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哲匠 zhé jiàng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 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 桓玄 也。”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漢語大詞典》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漢語大詞典》
谨 ( 謹 ) jǐn
谨 [ jǐn ]
- 慎重,小心:~慎。~严。~防。勤~。~小慎微。
- 郑重,恭敬:~启。~祝。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副-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麾 huī《國語辭典》
麾 [ huī ]
名- 用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上》:「望麾而进,听鼓而动。」
- 指挥。《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演义·第一回》:「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
门墙(門牆)mén qiáng
亦作“ 门墻 ”。
(1).连接大门处的院墙。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借指门庭。 宋 苏舜钦 《送黄莘还家》诗:“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檣。想当舍檝初,喜气充门墙。”
(2).《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因称师门为“门墙”。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人有倚 孔子 之墙,弦 郑 衞 之声,诵 韩 庄 之书,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自随乡荐,便託门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駑駘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
(3).指学术的门径。《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集注引 沈明宗 曰:“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 仲景 门墻耳!”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下》:“自其説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4).比喻某种事物的藩篱或屏障。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御贼当在门墻之外。” 田汉 《〈田汉选集〉前记》:“在长沙师范时代,春柳社后身的文社及另一些鼓吹改革的戏剧团体曾在 长沙 演出,但他们的门墙对我还是太高了。我不过是在场外徘徊爱慕而已。” ——《漢語大詞典》
(1).连接大门处的院墙。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借指门庭。 宋 苏舜钦 《送黄莘还家》诗:“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檣。想当舍檝初,喜气充门墙。”
(2).《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因称师门为“门墙”。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人有倚 孔子 之墙,弦 郑 衞 之声,诵 韩 庄 之书,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自随乡荐,便託门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駑駘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
(3).指学术的门径。《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集注引 沈明宗 曰:“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 仲景 门墻耳!”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下》:“自其説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4).比喻某种事物的藩篱或屏障。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御贼当在门墻之外。” 田汉 《〈田汉选集〉前记》:“在长沙师范时代,春柳社后身的文社及另一些鼓吹改革的戏剧团体曾在 长沙 演出,但他们的门墙对我还是太高了。我不过是在场外徘徊爱慕而已。”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动-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纸价(纸价)
唐 白居易 题诗屏风绝句 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
宋 沈与求 次韵曾守怀玲珑山 诗筒忽相先,纸价岂容贱。 ——《骈字类编》
宋 沈与求 次韵曾守怀玲珑山 诗筒忽相先,纸价岂容贱。 ——《骈字类编》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 值得看重,重视:可~。
-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 姓。
洛阳(洛陽)luò yáng
(1).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2).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 明 徐渭 《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 青州 而南 越 ,曾不足以頡頏。”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参见“ 洛阳花 ”。 ——《漢語大詞典》
(2).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 明 徐渭 《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 青州 而南 越 ,曾不足以頡頏。”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参见“ 洛阳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