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仰望 yǎng wàng
(1).抬头向上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夜来峰顶大雪,亟出屋后仰望。自 香炉峰 以上皆为雪覆,如银堆砌。” 王统照 《号声》:“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2).敬仰期望。《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陛下纵不自爱,独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乎?” 陈毅 《延安宝塔歌》:“高耸入云端,塔顶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3).犹言企及,盼望达到。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 艺祖皇帝 深知此理者也,岂 汉 、 唐 所可仰望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 杏园 中花卉之奇,亭榭之好,诸贵人家所不能仰望。” ——《漢語大詞典》
(2).敬仰期望。《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陛下纵不自爱,独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乎?” 陈毅 《延安宝塔歌》:“高耸入云端,塔顶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3).犹言企及,盼望达到。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 艺祖皇帝 深知此理者也,岂 汉 、 唐 所可仰望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 杏园 中花卉之奇,亭榭之好,诸贵人家所不能仰望。” ——《漢語大詞典》
泰山 tài shān
(1).山名。在 山东省 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 岱宗 、 岱山 、 岱岳 、 泰岱 。主峰 玉皇顶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泰山 为东岳,在 泰山 博县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刘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北斗 běi dǒu
(1).指北斗星。《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 清 黄遵宪 《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
(2).指北斗之神。 汉 刘向 《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3).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洪兴祖 补注:“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乐奏《南薰》,尊倾北斗宴昇平。” 清 曹寅 《廊前玉兰》诗:“却傍青霄惭槖笔,谁倾北斗浥琼枝。”
(4).《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后因以喻帝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愿陛下永固 南山 ,亿万岁遥承露掌;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臺。”
(5).《新唐书·韩愈传赞》:“自 愈 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后用以喻受人景仰。 清 管同 《祭檀默斋明府文》:“君身黄泉,君名北斗。”
(6).指所景仰之人。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众星何灿烂,北斗住 延安 。”
(7).谓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朱熹 集传:“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间见於南方。云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二·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箕、斗是人日用之器,相对而言,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也。”
(8).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北斗,道冠也。”
(9).杂志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之一,1931年9月在 上海 创刊, 丁玲 主编,月刊。1932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停刊,共出八期。 ——《漢語大詞典》
(2).指北斗之神。 汉 刘向 《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3).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洪兴祖 补注:“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乐奏《南薰》,尊倾北斗宴昇平。” 清 曹寅 《廊前玉兰》诗:“却傍青霄惭槖笔,谁倾北斗浥琼枝。”
(4).《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后因以喻帝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愿陛下永固 南山 ,亿万岁遥承露掌;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臺。”
(5).《新唐书·韩愈传赞》:“自 愈 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后用以喻受人景仰。 清 管同 《祭檀默斋明府文》:“君身黄泉,君名北斗。”
(6).指所景仰之人。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众星何灿烂,北斗住 延安 。”
(7).谓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朱熹 集传:“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间见於南方。云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二·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箕、斗是人日用之器,相对而言,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也。”
(8).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北斗,道冠也。”
(9).杂志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之一,1931年9月在 上海 创刊, 丁玲 主编,月刊。1932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停刊,共出八期。 ——《漢語大詞典》
何时(何時)hé shí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登临(登臨)dēng lín
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禪於 姑衍 ,登临 翰海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跡,我辈復登临。” 金 元好问 《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 朱德 《游南泥湾》诗:“登临万花岭,一览羣山小。”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我对这座名山仰慕已久,但却无缘登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