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感恩戴德殊未已,凤诏飞来趣行李。

姚勉宋代〕《送陈纠任满归

江西道院春风里,田里叹愁声不起。
黄堂太守政如神,馆阁掾官清似水。
掾官皆清谁最优,寮中录参陈太丘。
奋身原自科第出,不比刀笔庸常流。
生平妙得书中趣,默会钦哉恤刑句。
木天玉堂未肯游,且为黎黔了冤诉。
操心仁恕真崔公,汤渖休浴群囚同。
雷轰电烛不留滞,狴犴昔满今俱空。
归巢群鹊依庭木,春昼圜扉芳草绿。
政成来泛幕中莲,吏案凝尘无讼牍。
几年摧政冰霜严,生怕欢与愁俱添。
公挥椽笔议革弊,和气霭霭生青帘。
感恩戴德殊未已,凤诏飞来趣行李。
云衢直上骤骅骝,一日追风千万里。
昔公留此民如瘳,今公去此民如愁。
父老何尝欲君去,州县但恐难公留。
陈平他日宰天下,大志奇材见分社。
况公阴德似于公,宁不高车乘驷马。
于公受报在子孙,天今报公及公身。
公身荣显复子孙,造物岂负真贤人。
锦帆招颭冬冬鼓,愁听数声离岸橹。
公还为雨泽九州,多为高安添滴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感恩戴德未已凤诏行李

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见“ 感恩怀德 ”。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未已 wèi yǐ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漢語大詞典》
凤诏(鳳詔)fèng zhào
即诏书。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右 银臺 路雪三尺,凤詔裁成当直归。” 元 陈樵 《送李仲积北上》诗:“峩峩 黄金臺 ,凤詔求贤材。”参见“ 詔书 ”。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1.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3.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1.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1.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1.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行李 xíng lǐ
(1).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 行理 ”。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 ,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 ,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5).引申为行程、行踪。《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7).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