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锦江俊秀皆朋俦,其间偏善胡与刘。

姚勉宋代〕《送胡从甫刘仲山入京

梅花先腊开香雪,魁信已随春漏泄。
送君联骑入天京,不作人间儿女别。
锦江俊秀皆朋俦,其间偏善胡与刘。
胸襟巧蟠锦绣段,文采互照珊瑚钩。
采芹宫里群游戏,文字颉颃春燕翅。
西湖万柳娇春风,相期同缓看花辔。
棘闱风动桂香秋,一驽那输双骅骝。
我悲日色谩迷眼,君喜朱衣皆点头。
青天一界蟾宫路,只要朋侪先着步。
祝君猛去作为龙,行继延平跃云雾。
君不见苏易山简,不事探花与榜眼,
明番状元未为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锦江俊秀朋俦其间偏善

锦江(錦江)jǐn jiāng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漢語大詞典》
俊秀 jùn xiù
(1).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 李元礼 ,不畏强御 陈仲举 ,天下俊秀 王叔茂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鲁肃 、 诸葛瑾 等始为宾客。”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 朱德 《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
(2).才智杰出。 宋 叶适 《学校》:“ 崇观 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创建 求是书院 ,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
(3).秀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4). 明 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5). 清 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 满洲 蒙古 汉 军曰閒散, 汉 曰俊秀。”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朋俦(朋儔)péng chóu
朋辈;伴侣。《世说新语·品藻》“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谢 王 於理,相与为朋儔也。” 唐 唐彦谦 《和陶渊明贫士》之七:“健者道路间,什百成朋儔。” 元 萨都剌 《无题》诗:“时有山禽呼姓字,或从海鸟作朋儔。” 清 姚鼐 《次韵答朱二亭》:“风雨 白门 寻史传,邱山黄土想朋儔。” 吴梅 《莫更二首和小洲》之一:“浊世文章增涕泪,中年丝竹动朋儔。”  ——《漢語大詞典》
其间(其間)qí jiān
(1).其中;那中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然古书之存於今者寡矣,其间亦有异闻焉,安可废之。” 鲁迅 《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
(2).指某一段时间。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那其间墻里无人看,墻外行人则要你厮顾盼。” 毛泽东 《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漢語大詞典》
偏善 piān shàn
谓局部完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故宜屈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  ——《漢語大詞典》
胡 ( 衚 鬍 ) hú《國語辭典》

胡 [ hú ]

  1. 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 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 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 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1.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