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只今 zhī jīn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漢語大詞典》
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欠 qiàn《國語辭典》
欠 [ qiàn ]
动- 累的时候,张嘴呵气。如:「呵欠」。《仪礼·士相见礼》:「君子欠伸。」汉·郑玄·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 肢体稍上提移。如:「欠身」。《红楼梦·第九七回》:「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著他。」
- 借人财物未还或该给而未给。如:「欠帐」、「欠薪水」。《红楼梦·第五回》:「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 缺少。如:「你还欠多少?」、「这盘菜欠点儿盐。」
- 不够、缺乏。语气较「不」稍委婉。如:「欠安」、「欠妥」、「欠考虑」。
- 债务。如:「旧欠未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撑拄 chēng zhǔ
亦作“撑拄”。
(1).支撑;顶拄。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 长城 下,死者骸骨相撑拄。”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四:“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中 唐 无 杜 材力学问,欲以一二致语撑拄其间,庸詎可乎!”
(2).支持;维持。《上蔡语录》卷上:“非 孟子 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 宋 陆游 《独夜》诗:“虽云久置散,飢饱尚撑拄。” 清 戴名世 《李节妇传》:“而节妇以一女子岿然杰起,撑拄纲常,争光日月,人皆谓 李氏 有女,其家世尚不替也。” 茅盾 《虹》四:“她好像是一个失败的革命者,为要撑拄着自己不陷入于悲观和消沉,便不得不盛气斥骂那些愁眉泪眼的同难者。”
(3).犹抵赖。《宋史·陈襄传》:“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 ——《漢語大詞典》
(1).支撑;顶拄。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 长城 下,死者骸骨相撑拄。”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四:“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中 唐 无 杜 材力学问,欲以一二致语撑拄其间,庸詎可乎!”
(2).支持;维持。《上蔡语录》卷上:“非 孟子 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 宋 陆游 《独夜》诗:“虽云久置散,飢饱尚撑拄。” 清 戴名世 《李节妇传》:“而节妇以一女子岿然杰起,撑拄纲常,争光日月,人皆谓 李氏 有女,其家世尚不替也。” 茅盾 《虹》四:“她好像是一个失败的革命者,为要撑拄着自己不陷入于悲观和消沉,便不得不盛气斥骂那些愁眉泪眼的同难者。”
(3).犹抵赖。《宋史·陈襄传》:“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 ——《漢語大詞典》
袖手旁观(袖手旁觀)xiù shǒu páng guān
藏手于袖,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预其中。语本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碁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未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弈者有意於争,而旁观者无心故也。” 明 徐渭 《又启严公》:“委身当任,始知时事之难;袖手旁观,何恠人言之易。” 巴金 《我的希望》:“大家都看风色、看行情,袖手旁观,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亦省作“ 袖观 ”。 铁郎 《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各省之局外袖观,不独无以对国民,抑亦无以对各国矣。”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不肯 bù kěn
不同意;不接受。《穀梁传·宣公四年》:“公及 齐侯 平 莒 及 郯 , 莒 人不肯。” 唐 韩愈 《汴州乱》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茅盾 《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