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名-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苑 yuàn《國語辭典》
苑 [ yuàn ]
名- 畜养禽兽或种植草木果蔬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游乐狩猎的园林。如:「鹿苑」、「上林苑」。《说文解字·艸部》:「苑,所以养禽兽。」南朝宋·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 事物会集的地方。如:「艺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
苑 [ yù ]
动- 积聚、胶著、停滞。《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唐·孔颖达·正义:「虽复万机辐凑而应之有次序,不使苑积也。」通「郁」。
苑 [ yuán ]
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苑何忌。
鹿台(鹿臺)lù tái
(1).古台名。别称 南单之台 。 殷纣王 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南省 汤阴县 朝歌镇 南。《书·武成》:“散 鹿臺 之财,发 鉅桥 之粟。” 孔颖达 疏:“《新序》云: 鹿臺 ,其大三里,其高千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倒戈之败, 鹿臺 之祸,不始甲子之朝。”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此后又时时听到运来了 鹿台 的宝贝, 巨桥 的白米。”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序:“ 丹丘 家於 潁阳 ,新卜别业,其地北倚 马岭 ,连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极目 汝海 。” 王琦 注:“《一统志》: 鹿臺山 ,在 南阳府 汝州 北二十里,有臺状若蹲鹿。” ——《漢語大詞典》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序:“ 丹丘 家於 潁阳 ,新卜别业,其地北倚 马岭 ,连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极目 汝海 。” 王琦 注:“《一统志》: 鹿臺山 ,在 南阳府 汝州 北二十里,有臺状若蹲鹿。” ——《漢語大詞典》
初解
陆龟蒙汤泉诗上皇初解云衣浴珠棹时敲瑟瑟山 ——《韵府拾遗 蟹韵》
佩 pèi《國語辭典》
佩 [ pèi ]
名- 古人系在腰带上的一种装饰品。如:「玉佩」。《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 之,杂佩以赠之。」也作「珮」。
- 系物在衣带或衣服上。如:「佩剑」、「佩玉」、「那警员身上佩带一把手枪。」《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
- 敬仰信服。如:「钦佩」、「敬佩」。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故宫 gù gōng
(1).旧时的宫殿。《汉书·食货志下》:“公卿白议封禪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 元 傅若金 《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白日明高岳, 黄河 绕故宫。” 柳亚子 《题芷畦燕游续草》诗:“故宫铜狄西风泪,不为蛮夷大长流。”
(2).指 北京 故宫 。 明 清 两代的皇宫,位于 北京市 中心。建于 明 代 永乐 年间。由大小不同的数十个院落组成,四周围有城墙,称“紫禁城”。主要建筑分外朝与内庭两部分。外朝以 太和殿 、 中和殿 和 保和殿 为中心,内庭以 乾清宫 、 交泰殿 和 坤宁宫 为中心。此外还有 文华殿 、 武英殿 和御花园等。 故宫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文物丰富。 ——《漢語大詞典》
(2).指 北京 故宫 。 明 清 两代的皇宫,位于 北京市 中心。建于 明 代 永乐 年间。由大小不同的数十个院落组成,四周围有城墙,称“紫禁城”。主要建筑分外朝与内庭两部分。外朝以 太和殿 、 中和殿 和 保和殿 为中心,内庭以 乾清宫 、 交泰殿 和 坤宁宫 为中心。此外还有 文华殿 、 武英殿 和御花园等。 故宫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文物丰富。 ——《漢語大詞典》
鸾阁(鸞閣)luán gé
指宫中的亭阁。 唐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粉凝鸞阁下,银结凤池隈。”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鸣珰(鳴璫)míng dāng
指首饰。金玉所制,晃击有声,故称。 唐 裴思谦 《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 前蜀 韦庄 《怨王孙》词:“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璫,绣衣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有四丽人,敛袵鸣璫,给事左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