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模楷丛为属李膺,皋比授业我何能。

胡仲弓宋代〕《过莆城怀别刘后村中书因以奉寄

模楷丛为属李膺,皋比授业我何能。
倚墙甚欲重参请,恐累龙门不敢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模楷皋比授业

模楷 mó kǎi
(1).楷模,榜样。《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 李元礼 ,不畏强御 陈仲举 。” 唐 李德裕 《代符澈与幽州大将书意》:“比闻海内之论 幽州 ,师有纪律,人怀义心, 河朔 诸军以为模楷。” 明 刘基 《送余希贤归江东序》:“当是时,天下之想望二公,不啻如麒麟凤凰。而二公亦直以天下之模楷自任。” 邹韬奋 《团结的推动力》:“进步的固须继续努力,不够进步的也须以更进步自勉,彼此以进步的模楷为工作的准绳。”
(2).效法,学习。 唐 刘知几 《史通·序列》:“苟模楷曩贤,理非可讳。” 元 沈禧 《一枝花》套曲序:“兹不自揣,勉述南吕一闋以呈。校诸杰作,固不能模楷其万一。”  ——《漢語大詞典》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1.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2.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3. 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属 ( 屬 ) shǔ/zhǔ
属 [ shǔ ]
  1. 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2. 类别:金~。吾~。
  3.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下有“属”,“属”下有“”。
  4. 有管辖关系的,也指有管辖关系的人或单位:直~。~下。~地。
  5. 归类:~于自然科学。
  6. 为某人或某言所有:这本书~于你了。
  7. 系,是:~实。纯~谣言。
  8.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属 [ zhǔ ]
  1. 连缀,接连:~文。~和()。
  2. (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3. 古同“嘱”,嘱咐,托付。
  4.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5. 恰好遇到:~京师乱。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膺 yīng《國語辭典》

膺 [ yīng ]

  1. 胸、內心。如:「義憤填膺」。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新唐書·卷一○○·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2. 馬匹胸前的帶子。《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漢·毛亨·傳:「膺,馬帶。」通「纓」。
  1. 接受。《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2. 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皋比 gāo pí
亦作“皐比”。
(1).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 雩门 窃出,蒙皐比而先犯之。” 杜预 注:“皐比,虎皮。” 孔颖达 疏:“《乐记》云: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 郑玄 以为兵甲之衣曰櫜。櫜,韜也。而其字或作建皐。”后用以喻强大的声势。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2).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禪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猊座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宋 朱熹 《横渠先生画像赞》:“早悦 孙 吴 ,晚逃佛 老 。勇撤皐比,一变至道。”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而 仰圣先生 一家,独不殉难而亡,亦未从贼而死,绵绵至今,犹巍然拥皋比为予顽弟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指武将的座席。亦泛指坐具。 明 刘基 《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 孙 吴 之畧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杌榻可坐。 七郎 就地设皋比焉。”
(4).传诵;讲习。 姚华 《曲海一勺》:“猥谈琐记,尚目録于縹緗;瞎话盲词,亦皋比于妇孺。”  ——《漢語大詞典》
授业(授業)shòu yè
(1).传授学业。《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唐 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授予田业。《宋史·外国传三·高丽》:“国无私田,民计口授业。”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