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顾余初筮令,寒饿日驱迫。

胡仲弓宋代〕《夜梦蒙仲书监作二象笏与余各分其一觉而有赋

古人创一物,在理不成饰。
持此非备忘,洁白贵彰德。
世无骨鲠臣,朝夕侍君侧。
善恶欠书谏,唾骂谁击贼。
吏进思效忠,官执欲称职。
奸回浊浊天縡,孰任排格力。
愿为顾少连,勿学元友直。
上意方简在,竹符畀泥轼。
政成秉介圭,入觐朝北极。
簪得寸进尺裹紫囊,玉立凛正色。
顾余初筮令,寒饿日驱迫。
手板非倒持,倚席惧引慝。
分我意何厚,榻前便指画。
一梦虽难凭,品秩从此得。
毋但啸西爽,清谈更何益。
课最玺书来,洗眼看黄敕。
汲引会有期,并力扶社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寒饿驱迫

顾 ( 顧 ) gù
顾 [ gù ]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同“雇”,酬。
  8. 姓。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筮 shì《國語辭典》

筮 [ shì ]

  1. 古代用蓍草占卜吉凶的方法。《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1. 占卜。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凤德钩深,玉策筮亡秦之兆。」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1.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2.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3.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4. 姓。如汉代有令勉。
  1.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1.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2.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寒饿(寒餓)hán è
寒冷饥饿。 唐 李公佐 《庐江冯媪传》:“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復言。”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张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宋史·卓行传·巢谷》:“我 涇原 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槖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驱迫(驅迫)qū pò
驱使逼迫。《宋书·竟陵王诞传》:“引石徵材,专擅兴发,驱迫士族,役同舆皁。”《旧唐书·郑畋传》:“结连凶党,驱迫平人,始扰害於里閭,遂侵凌於郡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靖康 之乱, 柔福 帝姬随北狩。 建炎 四年,有女子诣闕,称为 柔福 ,自虏中潜归。詔遣老宫人视之,其貌良是,问以宫禁旧事,略能言彷彿,但以足长大,疑之。女子顰蹙曰:‘ 金 人驱迫如牛羊,跣足行万里,寧復故态哉?’”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 秦国 还有严刑重赏来驱迫它的人民成为虎狼,而 齐 、 楚 、 燕 、 赵 诸国,却一律的是有功不赏,有罪不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