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海内嗟遗老,诸公表逸民。

马廷鸾宋代〕《挽徐朝奉

海内嗟遗老,诸公表逸民。
过庭忠训在,攀槛直声新。
谏草频尊主,绯花与显亲。
一门名父子,千载庆君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海内遗老诸公逸民

海内 hǎi nèi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义:“古者内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漢語大詞典》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1.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1.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1.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1. (一)​之又音。
遗老(遺老)yí lǎo
(1).指年老历练之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 丰 沛 ,问其遗老,观故 萧 、 曹 、 樊噲 、 滕公 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璉。”
(2).指前朝老人或旧臣。《吕氏春秋·慎大》:“ 武王 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 旦 进 殷 之遗老,而问 殷 之亡故。”《晋书·徐广传》:“君为 宋 朝佐命,吾乃 晋 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徐丹厓明文远》:“ 戴良 係 元 代遗老, 王猷定 係国朝人。”
(3).指先帝旧臣。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録遗老之策。”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武烈 既没,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北史·周惠达冯景等传论》:“歷事二帝,三十餘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4).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北齐书·王琳传》:“故 典午 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 当涂 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顾亭林 、 王船山 ,皆 明 之遗老而卒於 清 朝。”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 民国 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5).犹言延年却老。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 陆云 《陆题》诗:“躑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漢語大詞典》
诸公(諸公)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1.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3.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4.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5.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6.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7.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8.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9.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10.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11.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12.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13. 姓。如明代有表貢。
  1.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2.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3.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4.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5.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6.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7.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逸民 yì mín
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汉书·律历志序》:“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陆机 《招隐》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孙枝蔚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