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共事咸淳帝,俱生嘉定年。

马廷鸾宋代〕《挽费洁堂

共事咸淳帝,俱生嘉定年。
江湖正寥阔,梁楚忽姻连。
不作武担掾,翻成葛水仙。
岂忘渠剑阁,来闭此荒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共事嘉定

共事 gòng shì
(1).在一起做事。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幼则同游,长则共事。” 宋 欧阳修 《富贵贫贱说》:“故与小人共事者,难於和同。”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 徐迟 《火中的凤凰》:“也还有人,对统一战线不能深刻理解,看到自己要和某些人共事,心有未甘。”
(2).共同议事。《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 吕 道,如是则可以免患。”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共议事也。’每事皆与参共知之。”
(3).指夫妇共同生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周义》:“ 义 乃上牀,谓妇曰:‘与卿共事虽浅,然情相重。’”
(4).特指男女同居。亦指非夫妻关系而同居者。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八:“ 吴兴 沈霸 ,梦女子来就寝。同伴密察,唯见牝狗每见 霸 眠,輙来依牀;疑为魅,因杀而食之。 霸 后梦青衣人责之曰:‘我本以女与君共事,若不合怀,自可见语。’”《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夫若邪婬抛女子,来生妻子不忠良,见夫出后便私行,只是街头觅共事。”  ——《漢語大詞典》
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1.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1.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2.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2. 姓。如漢代有咸宣。
淳 chún/zhūn《國語辭典》

淳 [ chún ]

  1. 浓厚。《红楼梦·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2. 笃厚、朴实的。如:「民风淳朴」。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1. 质朴。《淮南子·齐俗》:「衰世之俗,……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 相配对。《左传·襄公十一年》:「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嘉定
钱谱宋宁宗嘉定元宝  ——《骈字类编》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