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乘载微司空,斯民化鱼鳖。

何梦桂宋代〕《寄谢夹谷书隐先生四十四韵

粤从太极分,大块溟涬洩。
人生於其间,三才位成列。
人极苟不立,清宁将竭裂。
厥初始断鳌,万古功卓绝。
谁触不周山,地摧天柱折。
娲皇不炼石,方圆成陷缺。
九载困怀襄,东柱至西碣。
乘载微司空,斯民化鱼鳖。
上下三千年,世变几更迭。
谁与持风轮,不至人类灭。
鲁庙祠太牢,汉庭定绵绝蕝泽国访羊裘,
东都树名节。斯道无存亡,
惟人善显设。先后虽殊途,
彼此有同辙。山冢摧且倾,
川流沸将竭。托身止傍徨,
劳心苦忡惙。时无武城偃,
谁知堂下蔑。吏来方叫嚣,
我行方蹩躠。宾主成寇雠,
樽俎化缧符理司臬。令出风霆行,
章分云汉抉。垂光烛幽壤,
万里悉昭晰。汲绠出深渊,
千仞藉提挈。自雇此身微,
天地一瓮蠛。自笑往事非,
古今一剑叫吷。鸟卵来仪羽,
骏骨致汗血。犁然心自孚,
难以口腾说。衣冠出藻色,
诗书响木舌。从此公道开,
起我庶士揭。不图老辕申,
复见人稷莴。苍生在巅崖,
寄命方杌陧。山下豺狼多,
况复昼噬啮。皇皇倘无归,
惸惸靡遗孑。四海望公来,
久旱望霓切。惟有此西人,
谓私我西浙。永言誓澄清,
且为活焦热。次第雨八荒,
宁久民望觖。严濑有男子,
苦心头半雪。受恩口难言,
寤叹惟契契。延伫羌思君,
解佩原遗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司空斯民化鱼

乘 chéng/shèng《國語辭典》

乘 [ chéng ]

  1. 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 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 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 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 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 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 姓。如漢代有乘弘。

乘 [ shèng ]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载 [ zài ]
  1.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1.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2.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3.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1.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2.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3.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4.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5.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6.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1.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2.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3.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1.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1. (一)​之又音。
司空 sī kōng
(1).官名。相传 少昊 时所置, 周 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 汉 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因之, 明 废。 清 时别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祝孝廉者,姓 顾 名 化雍 ……其先常隶属於 陈司空 必谦 ,以故人轻之。”按, 陈必谦 , 明 万历 进士,官工部侍郎。 清 龚自珍 《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郎中故尚书苏楞额之孙》:“ 兰汀 司空孙,华年擅朝誉。”按, 苏楞额 嘉庆 时曾任工部右侍郎。参阅《通典·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
(2).官名。主管囚徒之官。《汉书·陈咸传》:“﹝ 陈咸 ﹞为 南阳 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 颜师古 注:“司空,主行役之官。”
(3). 战国 魏 牢狱名。《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 唐 孔颖达 疏:“ 崇精 问曰:‘……囹圄何代之狱?’ 焦氏 答曰:‘《月令》 秦 书,则 秦 狱名也。 汉 曰若卢, 魏 曰司空是也。’”
(4). 金 僧官判录的别称。 宋 洪皓 《松漠纪闻》:“僧职有正副判録,或呼司空。”原注:“ 辽 代僧有兼官至检校司空者,故名称尚存。”
(5).相术家语。指额之前部。《人伦大统赋》“欲察人伦先从额相” 元 薛延年 注:“额中连天中,下及司空,有理及肉如环者名天城,周匝无缺,有缺若门者三公,门僻者方伯。” 明 李廷湘 《神相全编·十三部位总歌》:“第三司空额角前,上卿少府更相连。交友道中空额好,眉重山林看圣贤。”
(6).星名。《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张守节 正义:“危东两两相比者,是司命等星也。司空唯一星耳,又不在危东,恐‘命’字误为‘空’也。” 唐 曹唐 《勗剑》诗:“垂情不用将閒气,恼乱司空犯斗牛。”
(7).复姓。 唐 有 司空曙 、 司空图 。  ——《漢語大詞典》
斯民 sī mín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漢語大詞典》
化鱼(化魚)huà yú
(1).“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积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鳃龙门。”后以“化鱼”指由平民而做官,社会地位由平庸而显耀。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浪暖桃香欲化鱼,期逼春闈,詔赴春闈。郡中空有辟贤书,心恋亲闈,难舍亲闈。”
(2).指 如来 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清 赵翼 《憎蚊》诗:“化鱼身喂众,吾不学浮屠。”自注:“ 如来 身化磨竭鱼以肉喂众人。见《洛阳伽蓝记》。”  ——《漢語大詞典》
鳖 ( 鱉 ) biē
鳖 [ biē ]
     ◎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俗称“王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