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堪舆物最巨,蝡动物至纤。

何梦桂宋代〕《和耜岩赞易传来韵

三釜养弗违,五斗腹已餍。
归无买山银,聊占白石崦。
崦西有斗室,草色青入帘。
有时独悲歌,白云低覆檐。
心劳发成丝,不敢开镜奁。
纯钩未曾试,敢谓铅刀铦。
行行行复止,恐为世猜嫌。
俯仰宇宙窄,吾姑养吾恬。
濯发餐沉瀣,载魄吞玉蟾。
世味纷浊浊,食鱼谁溉鬵。
君来此山中,相逢一掀髯。
议论不苟同,咸酸惟梅盐。
探索卦多赜,抉发天地潜。
君思方浩浩,我足愧沾沾。
未竟先天奥,已报归邮笺。
重来诘玄秘,试与君一拈。
精神寄四圣,后学未易觇。
堪舆物最巨,蝡动物至纤。
雷震与负行,水润复火炎。
孰匪阴阳用,岂待蓍策占。
吾身亦具足,谁能减与添。
六画无一辞,三才道已兼。
大象不可名,小言徒詹詹。
九师易已病,安得恶石砭。
况复坐井窞,周旋类鮧鲇。
独以嗜成癖,食苦自谓甜。
方此愧施孟,敢自比伊濂。
雄玄倘犹白,墨突空不黔。
阿谁登负丘,赤手捕长蚺。
泠然御风至,瞪目不可瞻。
大声忽挥绰,皇荂俱口箝。
窃意吾道孤,四海谋无佥。
安知太皞虚,前奔有飞廉。
参同合左契,机迅留无淹。
忆昔世道衰,九侯已醢醃。
作易为忧患,九卦首履谦。
子云卒投阁,拟易空噞噞。
君子观遯象,恶在不恶严。
心易写不尽,恨无千丈缣。
书空只一画,自向笔端粘。
君如会此意,此节真鎚钳。
君肯来南山,相从效比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堪舆

堪舆(堪輿)kān yú
(1).《汉书·扬雄传上》:“属堪舆以壁垒兮,梢 夔 魖 而抶 獝狂 。”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堪舆,天地总名也。’ 孟康 曰:‘ 堪舆 ,神名,造图宅书者。’……堪舆, 张 説是也。”《文选·扬雄〈甘泉赋〉》 李善 注引 汉 许慎 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后因以“堪舆”指称天地。 宋 叶适 《中塘梅林》诗:“物有据其会,感召惊堪舆。” 明 李东阳 《植柘陈翁刲股卷》诗:“茫茫堪舆内,此意诚苦辛。”
(2).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墓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参见“ 堪舆家 ”。  ——《漢語大詞典》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1.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2.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1.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1.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巨 jù《國語辭典》

巨 [ jù ]

  1. 量方正的器具。《说文解字·工部》:「巨,规巨也。」通「矩」。
  2. 姓。如汉代有巨览。
  1. 大。如:「巨款」、「巨人」。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三:「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宋·苏轼〈后赤壁赋〉:「举网得鱼,巨口细鳞。」通「巨」。
  1. 岂。《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唐·颜师古·注:「巨,读曰讵。讵,犹岂也。」通「讵」。
蝡 ruǎn《國語辭典》

蝡 [ ruǎn ]

  1. 微動、爬動。《荀子·勸學》:「端而言,蝡而動,亦可以為法則。」《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元元萬民,下及魚鱉,上及飛鳥,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1.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1.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1.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纤 ( 纖 ) xiān/qiàn
纤 [ xiān ]
  1. 细小:~人(卑鄙的小人)。~介(细微,细小。亦作“纤芥”)。~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尘。~~。~秀。~弱。~毫。~悉(细致而详尽)。~度(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
  2. 吝啬:~啬。
纤 [ qiàn ]
     ◎ 拉船前进的绳子:~夫(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的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