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归与玉斗授论语,愿与诸子歌菁菁。

王奕元代〕《祖庭观丁歌

吾祖河汾文中氏,受恩未报夫子灵。
末孙愿言无忝尔,幸际天地还清宁。
奔波水陆数千里,袖香今得拜祖庭。
天欲使观周礼在,时载巧值开上丁。
北方学者曹博士,新膺上命来交承。
圣门不敢负所学,事事必欲行六经。
尔时己丑八月朔,大中门辟天微明。
左开毓粹右观德,灯球灿烂交流星。
奎文阁下爇柴燎,柏林鸠鹊争飞鸣。
金丝堂前班引出,笙镛隐隐金石声。
三氏诸孙列左右,皎洁宿鹭排圆汀。
各崇尊长例就位,深衣徵及江南生。
礼官三请诣磬所,朱扉咿{左口右轧}开中扃。
太常金乐交佚奏,秩秩笾豆环簪缨。
首从先圣告祝后,邹兗次第彝樽倾。
却诣齐国父母庙,泗沂分配随重轻。
五贤推尊孔道者,俎豆亦得陈其诚。
春秋天下祀文庙,太常四丁惟鲁行。
青衿白发老学校,观丁未有如斯荣。
俨然清都听雅乐,耳目变换心神惊。
南门礼毕饮福胙,公堂交错飞兕觞。
饮余独立杏坛下,予怀缥缈欣慨并。
恭惟素王师万世,道如日月行天晴。
几年读易坐瓮牖,景仰阙里真篷瀛。
谁令溟渤化清浅,温凉亲得瞻仪形。
吁嗟麟踣凤不至,青霄栩栩飞梁楹。
想当削迹伐木日,诺仕委曲随人情。
不知无可无不可,与时潜跃无将迎。
君臣大义要不废,岂应弦辙俱纷更。
匡围宋害走列国,哀诔流祠垂千龄。
谁云木坏文寝丧,墓林楷理犹纵横。
文谟武烈悉斯烬,春秋无复陈尝蒸。
皇王帝伯禅林休,尼山泗水常朝廷。
孔林黄屋已八至,功与泰山争峥嵘。
惜载祥符天子幸,生晚不得随公卿。
封疆万里撤私町,冠佩此夕仰大成。
八表云昏尘眯目,仲孙宣子视独瞠。
观周反鲁学益进,矇与瞍语闻惊霆。
两生此日既见圣,中道未有倾盖程。
箪瓢道不在房杜,深惭礼乐孤汾亭。
归与玉斗授论语,愿与诸子歌菁菁。
庶乎可以报罔极,蠢生未必终顽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斗论语诸子菁菁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玉斗 yù dǒu
(1).玉制的酒器。《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酌玉斗之英丽,照银杯之轻蚁。”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掷地 刘郎 玉斗,掛帆 西子 扁舟。”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得四十韵》:“争先持玉斗,攘臂劈银鳞。”
(2).宝器。喻社稷。《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原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言放弃贤者逐去之一。一注云:钮枢、玉斗,皆所寳者。”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 胡 贼凭陵,中原倾覆。”
(3).北斗星。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从弟幼成令问》诗:“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唐 白居易 《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 金 杨云翼 《应制白兔》诗:“光摇玉斗三千丈,气傲金风五百霜。”
(4).即玉衡,窥测天文之器。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玉斗调元协,金沙富国租。” 章炳麟 《訄书·订孔》:“虽然, 孔氏 ,古良史也,辅以 丘明 而次《春秋》,料比百家,若旋机玉斗矣。”
(5).玉制的斗形器物。《宋史·舆服志六》:“寳用玉,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玉检高七寸,广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漢語大詞典》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1.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2.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3.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论语 lún yǔ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整理自网络》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诸子(諸子)zhū zǐ
(1). 周 官名。《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 仲子 、 戎子 , 戎子 嬖。” 杨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 房玄龄 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 内官 ”。
(3).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总於诸子。诸子者,史之别派(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集之先河(文笔并録)也。”
(4).众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诸子中 胜 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宋史·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餘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5).犹诸君。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梁启超 《东籍月旦·叙论》:“同学诸子,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
(6).众女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门外别, 十八姨 南去,诸子西入苑中而别。”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菁菁 jīng jīng
(1).茂盛貌。《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毛 传:“菁菁,盛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睢水 又东南流,歷於竹圃,水次緑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 梁王 竹园也。”
(2).引申为蓬勃向上。 李大钊 《青春》:“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復开敷之青春 中华 可也。”
(3).稀少貌。《诗·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郑玄 笺:“菁菁,希少之貌。”
(4).《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后亦因以指育材。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矧尝赫赫之瞻,敢昧菁菁之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