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精神夙聚会,赓歌蔼明良。

蒲寿宬宋代〕《呈大帅侍郎阳岩洪先生

猗桐擢新翠,况此当春阳。
灵凤何高翔,岂不怀朝光。
积阴既去屏,先鸣讵能忘。
腐草倏已化,破柱安所藏。
声猷动寰海,偃蹇持孤芳。
清风肃羽纛,白日成圭璋。
久期荐清庙,欲与兴颓网。
恩纶甫杂遝,符采相辉煌。
元佑心可续,江左脉自长。
精神夙聚会,赓歌蔼明良。
愿整池上翼,继我文靖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精神聚会赓歌明良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夙 sù《國語辭典》

夙 [ sù ]

  1. 早晨。如:「夙夜匪懈」。《书经·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唐·孔颖达·正义:「夙,早也。」《文选·潘岳·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宁。」
  1. 旧的、以前的。《西游记·第五二回》:「且休题夙话。」
  2. 平常的、一向的。如:「夙愿」、「夙志」。《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惟君明叡,平其夙心。」
  3. 饱学的。通「宿」。参见「夙儒 」条。
聚会(聚會)jù huì
聚集,会合。《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 西王母 。” 唐 白行简 《三梦记》:“又説梦中聚会言语,与 遐叔 所见并同。”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俺这里千军聚会,万国来朝,五马攒营。” 冰心 《寄小读者》九:“ 美国 的感恩节如同我们的中秋节一般,是家族聚会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
赓歌(賡歌)gēng gē
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漢語大詞典》
蔼 ( 藹 ) ǎi
蔼 [ ǎi ]
  1. 和气,和善:和~。~然。
  2. 果实、树木繁茂的样子:幽~。~~。
  3. 同“霭”,云气。
明良 míng liáng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沈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 桀 紂 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