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有宿诺,未敢覆手翻。
赵文〔宋代〕《黄西有以清江李侯书来袁见招不果就既去西有五十韵见寄次其韵》
地僻谷自淳,此世有羲轩。行携二三子,读书秋树根。
不拟山水窟,忽枉君侯轓。携持贵人意,仆口不惮烦。
居然寒谷底,暖以扶桑暾。是时花正浓,主客共清樽。
欣闻结驷盛,下贲穷巷原。恍如神仙人,谒入晋贺元。
旧谷虽可记,白发各已拚。细论别来事,感怆将何言。
愁予守破研,石田疲老犍。羡君行万里,天宇横孤鶱。
唯思山林寂,颇厌朝市喧。夔州华发女,欲嫁谁能昏。
堂堂李元礼,今代真龙门。胸中有人物,荦然剖篱藩。
好春播伊耆,神火惊陆浑。词章轶唐人,天马出大宛。
翰墨掩晋代,凤翥龙蛇奔。如何肯下顾,草间獐与猿。
殷勤远赠我,一纸春风痕。空中实自愧,在上安敢援。
坐对大将军,有虱不得扪。岂不念长饥,终恐成素飧。
故人有宿诺,未敢覆手翻。泫然还明珠,甘此烟雨村。
寄谢河阳公,敢当石与温。愿公茂功业,南国资于蕃。
行当从公归,衮绣相府尊。嗟我与夫子,结契在仍昆。
新知犹可乐,宿好况弥敦。中肠未抒写,别涕已潺湲。
行行一尊酒,相送玉溪源。自从别君来,夜瞻太微垣。
可怜一寸心,摇摇风中幡。采采涧边蒲,欲扣黄堂阍。
行窥溟渤大,讵止云梦吞。省穑不堪用,愧我小国蘩。
奈何疲津梁,卧病守一墩。欲往未可必,叹息谁与论。
大哉天地德,六合回春暄。向来作诗祸,荡涤从此番。
永言结我舌,有如啖铅矾。高居远俗氛,静坐收惊魂。
皇皇仁义涂,自兹改乘辕。愿君笃久要,好语时温存。
借君千顷波,清我汎滥袁。饱读古人书,仰酬明主恩。
诸公尽萧曹,二皓自绮园。来诗岂可和,什袭传儿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宿诺(宿諾)sù nuò
(1).谓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 朱熹 集注:“宿,留也,犹宿留之宿。急於践言不留其诺也。”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始通《诗》、《礼》,略观史传,即怀轨物之摽,希旷代之业。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 ——《漢語大詞典》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形-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覆手 fù shǒu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漢語大詞典》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动-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 越过。如:「翻山越岭」。
-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