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为他日观,岁月端可纪。
屭赑开天风,三峰互参峙。
一如植躬圭,两峰拱而侍。
削玉石为笔,书空云作纸。
岚光动九天,翠色照千里。
上有碧玉莲,中有黄金鲤。
壁界一字天,松老千年乳。
鹰旋磨云根,虎跑流石髓。
禅师久入定,色相如不死。
灵石剖鸿荒,开山自晋始。
威显三直神,胖蚃百世祀。
动风俄扇扬,梵宇忽颓圮。
僧来自怀玉,被荆营故址。
笙鹤宴群仙,钟鱼饭德士。
佳客贲而思,空谷跫然喜。
一筇事幽讨,万象归俯视。
山茗澹以清,村醪薄而旨。
对弈覆危枰,投壶响飞矢。
盘桓苍翠间,酬酢笑谈里。
欹枕自逍遥,凭阑时徒倚。
泉琴浣我心,松筝清我耳。
庐山乐天翁,敬亭谪仙子。
今昔虽殊时,其乐亦如此。
留为他日观,岁月端可纪。
一如植躬圭,两峰拱而侍。
削玉石为笔,书空云作纸。
岚光动九天,翠色照千里。
上有碧玉莲,中有黄金鲤。
壁界一字天,松老千年乳。
鹰旋磨云根,虎跑流石髓。
禅师久入定,色相如不死。
灵石剖鸿荒,开山自晋始。
威显三直神,胖蚃百世祀。
动风俄扇扬,梵宇忽颓圮。
僧来自怀玉,被荆营故址。
笙鹤宴群仙,钟鱼饭德士。
佳客贲而思,空谷跫然喜。
一筇事幽讨,万象归俯视。
山茗澹以清,村醪薄而旨。
对弈覆危枰,投壶响飞矢。
盘桓苍翠间,酬酢笑谈里。
欹枕自逍遥,凭阑时徒倚。
泉琴浣我心,松筝清我耳。
庐山乐天翁,敬亭谪仙子。
今昔虽殊时,其乐亦如此。
留为他日观,岁月端可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他日 tā rì
(1).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左传·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宋 苏轼 《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鬭少年鷄。”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 孟子 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 孟子 。”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 ——《漢語大詞典》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 孟子 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 孟子 。”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 ——《漢語大詞典》
观 ( 觀 ) guān/guàn
观 [ guān ]
-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➊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➋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➊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➋注视,瞻望)。大~。奇~。
-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 楼台:楼~。台~。
- 姓。
岁月(歲月)suì yuè
(1).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沈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名-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纪 ( 紀 ) jì/jǐ
纪 [ jì ]
-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 法度:~律。违法乱~。
-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