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流离(流離)liú lí
(1).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汉书·刘向传》:“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饉,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颜师古 注:“流离,谓亡其居处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 犬戎 之乱,流离西域,百有餘年。” 清 方文 《秋浦感怀呈刘伯宗》诗:“况乃逢世乱,流离客他乡。” 邹韬奋 《遗嘱》:“二十餘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飴。”
(2).指流转离散的人。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财也。”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3).犹淋漓。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4).光彩纷繁貌。 汉 扬雄 《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清 周亮工 《宋去损〈冰荔编〉序》:“予尝凿冰於北矣,霜雪交沦,层波成凌,峨峨皑皑,流离光彻。”
(5).流利而富文采。 晋 潘尼 《安身论》:“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辨流离,议论絶世,不得与争功。”《晋书·张辅传》:“又 迁 为 苏秦 、 张仪 、 范雎 、 蔡泽 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6).流转、圆转貌。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翩躚山巔鹤。”
(7).指用网捕捉禽鸟,使之无所逃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流离轻禽,蹵履狡兽。” 颜师古 注:“流离,困苦之也。”一说,放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 张揖 曰:流离,放散也…… 善 曰: 张 説是也。”
(8).枭的别名。《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陆玑 疏:“流离,梟也。自 关 而西谓梟为流离。” 清 恽敬 《鸱鸮说》:“鴞如鳩,一名鵩,一名流离是也。土鴞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9).即琉璃。宝石名。后亦指一种烧制成的釉料或玻璃。《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引《魏略》:“ 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緑、縹、紺、红、紫十种流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紫流离胆缾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漢語大詞典》
(2).指流转离散的人。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财也。”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3).犹淋漓。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4).光彩纷繁貌。 汉 扬雄 《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清 周亮工 《宋去损〈冰荔编〉序》:“予尝凿冰於北矣,霜雪交沦,层波成凌,峨峨皑皑,流离光彻。”
(5).流利而富文采。 晋 潘尼 《安身论》:“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辨流离,议论絶世,不得与争功。”《晋书·张辅传》:“又 迁 为 苏秦 、 张仪 、 范雎 、 蔡泽 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6).流转、圆转貌。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翩躚山巔鹤。”
(7).指用网捕捉禽鸟,使之无所逃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流离轻禽,蹵履狡兽。” 颜师古 注:“流离,困苦之也。”一说,放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 张揖 曰:流离,放散也…… 善 曰: 张 説是也。”
(8).枭的别名。《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陆玑 疏:“流离,梟也。自 关 而西谓梟为流离。” 清 恽敬 《鸱鸮说》:“鴞如鳩,一名鵩,一名流离是也。土鴞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9).即琉璃。宝石名。后亦指一种烧制成的釉料或玻璃。《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引《魏略》:“ 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緑、縹、紺、红、紫十种流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紫流离胆缾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漢語大詞典》
迁徙(遷徙)qiān xǐ
(1).犹变化。《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覩归。”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 周 衰矣,故征伐出於诸侯,使典之用舍兴坏繫焉迁徙。”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韦昭 注:“迁徙,犹改更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正定於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国朝 雍正 十一年,復属 徐州 。沿革迁徙不一,故志为难。”
(3).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 苏轼 《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 北京 ,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李迪 既与 丁谓 论事,得罪迁徙,淹沦久之。”《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将 曹辛一 决杖一百七下,迁徙 辽阳 屯种。”
(5).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迁徙去官不去。”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迁徙,数日间凡数十人,皆 文靖 平日所厚。” 清 傅维鳞 《明书》卷一六二:“ 刘瑾 用事,以入赂迁徙人官,故中外冀迁官者多贪墨克赂,民重病之。” ——《漢語大詞典》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韦昭 注:“迁徙,犹改更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正定於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国朝 雍正 十一年,復属 徐州 。沿革迁徙不一,故志为难。”
(3).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 苏轼 《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 北京 ,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李迪 既与 丁谓 论事,得罪迁徙,淹沦久之。”《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将 曹辛一 决杖一百七下,迁徙 辽阳 屯种。”
(5).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迁徙去官不去。”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迁徙,数日间凡数十人,皆 文靖 平日所厚。” 清 傅维鳞 《明书》卷一六二:“ 刘瑾 用事,以入赂迁徙人官,故中外冀迁官者多贪墨克赂,民重病之。” ——《漢語大詞典》
古今 gǔ jīn
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於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澹沲 dàn duò
荡漾貌。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风日初澹沲,樱桃作繁英。”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李西涯 如陂壙秋潦,汪洋澹沲,而易见底里。” ——《漢語大詞典》
青山 qīng shān
(1).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徐凝 《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往事 wǎng shì
过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史记·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鬱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唐 刘长卿 《南楚怀古》诗:“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明 刘基 《满江红》词:“怀往事,空凄切。思不断,肠千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去年夏天, 郭祥 遇到 朴贞淑 时,两人谈起往事。”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