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名-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名-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 姓。如汉代有籍福。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何事 hé shì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沈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漢語大詞典》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沈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漢語大詞典》
江东(江東)jiāng dōng
(1). 长江 在 芜湖 、 南京 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 隋 唐 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 长江 南岸地区为 江 东。《史记·项羽本纪》:“且 籍 与 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 江 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臛 江 东之潜鼉,臇 汉 南之鸣鶉。” 宋 李清照 《乌江》诗:“至今思 项羽 ,不肯过 江 东。” 清 林则徐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 江 东战鼓声。”
(2). 三国 时 孙权 建都于 建康 ,故又称 孙吴 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东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尚书令 彧 ,告 江东 诸将校部曲,及 孙权 宗亲中外。”《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权 据有 江东 ,已歷三世。”《梁书·元帝纪》:“ 孙策 昔在 江东 ,于时年几?” ——《漢語大詞典》
(2). 三国 时 孙权 建都于 建康 ,故又称 孙吴 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东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尚书令 彧 ,告 江东 诸将校部曲,及 孙权 宗亲中外。”《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权 据有 江东 ,已歷三世。”《梁书·元帝纪》:“ 孙策 昔在 江东 ,于时年几?”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滞留(滯留)zhì liú
(1).停滞;停留。《荀子·王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抵雁翅浦》诗:“此行十日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绿雪堂集》:“《岭南杂誌》云:信美非吾土,胡为久滞留。”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第三节:“冬天没有什么事,又为了新婚,得准许在家稍微滞留一下的,有时整天的留在家里劈粗的树干。”
(2).谓有才德的人长久不得官职或不得升迁。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由臣顽固,编集此书,久而不成,致 祖禹 淹回沉沦,不得早闻达於朝廷,而 祖禹 安恬静默,如可以终身下位,曾无滞留之念。”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钱 虽少年荣进,晚即滞留。”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元祐 初,用 治平 故事,命大臣荐士试馆职,多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皆有滞留之叹。” ——《漢語大詞典》
(2).谓有才德的人长久不得官职或不得升迁。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由臣顽固,编集此书,久而不成,致 祖禹 淹回沉沦,不得早闻达於朝廷,而 祖禹 安恬静默,如可以终身下位,曾无滞留之念。”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钱 虽少年荣进,晚即滞留。”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元祐 初,用 治平 故事,命大臣荐士试馆职,多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皆有滞留之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