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董嗣杲宋代〕《稻花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
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
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四海望岁不与万花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颐 ( 頤 ) yí
颐 [ yí ]
  1. 面颊,腮:支~。解(jiě)~。~指气使。
  2. 休养,保养:~神。~养。
  3. 文言助词,无义:“夥~!涉之为王沈沈者”。
望岁(望歲)wàng suì
(1).盼望丰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杨伯峻 注:“岁谓丰收。” 晋 潘岳 《藉田赋》:“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舒和》诗:“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清 钱谦益 《父宗翘先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加赠中宪大夫》:“然而本仁祖义,尔之底法既勤;而读书纘言,尔之望岁良苦矣。” 胡蕴 《杂诗》之十四:“万事多空惟望岁,无聊意绪入诗筒。”
(2).满一岁。即周岁。 晋 潘岳 《皇女诔》:“迎时夙智,望岁能言。”  ——《漢語大詞典》
丰 ( 豐 ) fēng《國語辭典》

丰 [ fēng ]

  1. 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丰,艸盛丰丰也。」
  2. 容貌美好或豐滿的樣子。《詩經·鄭風·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1. 神態、風韻。如:「丰姿」、「丰采」、「丰儀」。通「風」。
  2. 《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指其未婚夫。丰,儀態豐滿也,指面貌言。巷,門外。 →「豐」的異體字(01735)​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不与 bù yǔ
不赞成。例如: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漢語大詞典》
万花(万花)
唐 司马扎 上巳日曲江有感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  ——《骈字类编》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