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萝香点渍衣袂寒。

董嗣杲宋代〕《九江驿纪梦歌

西风吹净汀洲明,萧萧雨荻霜芦声。
江山幻出琉璃屏,谁歌谪传琵琶行。
三更月满十二城,梦超弱水登蓬瀛。
九派水,九叠山,
水水山山锦四环。绿罢玄猿守朱关,
雪鹤舞影石台乾。瑶树琪花不可攀,
花上结子千岁悭。花子昏落鱼鳞斑,
践幽济胜清肺肝。回首空睨双云鬟,
萝香点渍衣袂寒。不觉罡风吹倒还,
琼跳璧溅鸣珊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衣袂

萝 ( 蘿 ) luó
萝 [ luó ]
     ◎ 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女~。茑~。藤~。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6.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7.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11.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12.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13.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14. 指示,启发:指~。~拨。
  15.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16. 污:~污。~辱(使受污辱)。
  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读轻声)。
  18. 同“踮”。
渍 ( 漬 ) zì
渍 [ zì ]
  1. 浸,沤:浸~。淹~。~麻。
  2. 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 染,沾染:~染。渐~。
  4. 地面的积水:~水。~涝。
衣袂 yī mèi
(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