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炉峰闲览胜,思附远公名。

董嗣杲宋代〕《重游东林

溪水涵天影,山云趁屐声。
信缘重一到,流梦入三生。
瀑势翻空远,林阴障雨平。
炉峰闲览胜,思附远公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炉峰览胜远公

炉峰(爐峰,爐峯,鑪峯)lú fēng
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诗:“曾住 炉峯 下,书堂对药臺。” 宋 梅尧臣 《送余驾部江州》诗:“内史 九江 行,潦收波已清。何时鷁舟上,远见 炉峯 迎。” 明 王守仁 《书扇赠从吾》诗:“莫遣扁舟成久别, 炉峯 秋月望君来。”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炉峰 ,即 庐山 香炉峰 。”
鑪峯:炉峰 。 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隋炀帝 《与峰顶寺僧书》:“ 鑪峯 香气,烟霞共远。”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 鑪峯 生转盻, 橘井 尚高褰。” 唐 李贺 《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诗之一:“小雁过 鑪峯 ,影落 楚 水下。”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览胜(覽勝)lǎn shèng
观览胜境。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寻奇出后径,览胜倚前簷。”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附 fù《國語辭典》

附 [ fù ]

  1. 依傍。如:「依附」。《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
  2. 归依。如:「趋附」、「归附」。《淮南子·主术》:「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
  3. 黏著不分开。如:「附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有一石脊,自洞顶附壁直垂而下。」
  4. 靠近、亲近。如:「附在他耳边低语。」
  5. 应和。如:「附和」、「附议」。
  6. 相合、符合。《史记·卷七○·张仪传》:「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文选·左思·三都赋序》:「风谣歌舞,各附其俗。」
  7. 寄。参见「附书 」条。
  1. 连带的、外加的。如:「附属」、「附带」、「附设」。
远公(遠公)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漢語大詞典》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