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

董嗣杲宋代〕《舟中对月

过峡水不清,浑浊甚他处。
今朝喜得晴,看月莫犹豫。
尽力掀篷开,净着两眼觑。
月色更婀娜,炯然洗积虑。
前矶水冲撞,传若小滟滪。
令人厌水程,惟祝江灵助。
天地境界古,恨无槁梧据。
馀樽就手沥,适口乏啖茹。
嗫嚅味自佳,不须劳举箸。
醒去掩篷眼,零落故衾絮。
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
傥转北头风,稳涉芜湖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呼天仙游同学列子

呼天 hū tiān
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极端痛苦。《荀子·劝学》:“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后汉书·张奂传》:“凡人之情,冤则呼天,穷则叩心。今呼天不闻,叩心无益,诚自伤痛。”  ——《漢語大詞典》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1.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3.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4.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5.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6.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7.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1.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2.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3.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4.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1.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1.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仙游(仙遊)xiān yóu
亦作“僊游”。
(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 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漢語大詞典》
同学(同學)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周书·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 高祖 同学。”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审勘得 白云娥 与 任宜男 者,居本比邻,幼而同学。”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此曰同学,盖谓同学于 鳩摩罗什 也。”
(2).同师受业的人。《汉书·萧望之传》:“復事同学博士 白奇 ,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 唐 司空曙 《题暕上人院》诗:“更説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 衡阳 ?” 清 孙枝蔚 《寄乡中旧游》诗:“混跡鱼盐别草莱,寄言同学莫相哀。”
(3). 清 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刺称同学》:“自前 明 崇禎 初,至本朝 顺治 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 黄太冲 始之。 太冲 《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 弇州 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 沈眉生 、 陆文虎 始也。’”
(4).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5).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刘心武 《班主任》:“ 尹老师 忽然想起,赶紧告诉 张老师 :‘我刚从他们楼里出来,听我那班里一个同学说, 谢惠敏 跟 石红 吵了一架。’”  ——《漢語大詞典》
列子 liè zǐ
(1).即 列御寇 ,相传为 先秦 早期道家。
(2).指众士子。《金瓶梅词话》第九七回:“风吹列子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3).方言。军队行进的行列。 沙汀 《记贺龙》三三:“接着我就挤进列子,跟队伍出发了。” 叶紫 《行军散记》一:“我们中间,有两个,他们不由分说地跳出列子,将枪扔给了要好的同伴们。”  ——《漢語大詞典》
御 ( 禦 ) yù《國語辭典》

御 [ yù ]

  1. 駕馭車馬。如:「駕御」、「御馬」。《說文解字·彳部》:「御,使馬也。」《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
  2. 統治、治理。《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3. 侍奉。《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御,侍也。」
  4. 進獻。《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5. 抵擋、阻止。《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通「禦」。
  1. 天子的、帝王的。如:「御膳」、「御醫」、「御花園」。
  1. 駕車的人。《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左傳·成公十六年》:「其御屢顧,不在馬。」
  2. 侍從、僕役。《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3. 姓。如周代有御鞅。

御 [ yà ]

  1. 迎接。《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漢·鄭玄·箋:「御,迎也。」《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