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曙色前山外,微茫一叶舟。

陈经清代〕《晚渡西溪

曙色前山外,微茫一叶舟。清霜残月晓,独树生原秋。

浦口来鱼榜,沙头过水鸥。女墙才数尺,隐隐隔芦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曙色前山微茫一叶

曙色 shǔ sè
拂晓时的天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守东平中华门开》诗:“薄云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曙色既分,巨龟復延首於中流,顾眄 琛 而去。” 杨朔 《昨日的临汾》:“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漢語大詞典》
前山
南北朝 庾肩吾 应令诗 前山黄叶起,对岸白沙惊。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三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二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唐 李颀 送刘十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唐 韦应物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 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唐 李洞 秋宿青龙禅阁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唐 刘商 裴十六厅即事 每到夕阳岚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
唐 韦庄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钟归。
唐 贯休 曹娥碑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苧萝山。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宋 杨万里 同主簿叔暮立 旋旋前山没,骎骎半臂寒。
宋 刘宰 云边阻雨 其二 牛背牧儿酣午梦,不知风雨过前山。  ——《骈字类编》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微茫 wēi máng
亦作“ 微芒 ”。
(1).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誑,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元 鲜于枢 《念奴娇·八咏楼》词:“瀟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 华山 《山中海路》六:“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
(2).引申为渺茫。 宋 秦观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漢語大詞典》
一叶(一葉)yī yè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漢語大詞典》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