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翩然好下来,素书先遣征鸿至。
自从到此忽三月,每日扬鞭历城阙。花骢蹴踏御苑尘,南风处处飘香屑。
天阙黄云身世高,亲舍白云情更切。诸兄飘然绝世姿,每念情亲思激烈。
江湖千里多风沙,恨不日日见颜色。都门柳色长青青,上林莺声如有情。
长淮万古去不尽,钟山朝日摩青冥。又闻征鸿叫河渚,双双紫燕鸣雕楹。
纵观万物皆得所,感我踯躅心未平。乡人前日西江至,欢呼倒屣争相迎。
家书一字千黄金,何得许久无叮咛。梦寐常思诵棠棣,觉来不忍歌鹡鸰。
我宗之盛闻自昔,未有遗子金满籯。干将莫邪世不识,屠龙斩虎人始惊。
丈夫落落事高洁,苍蝇贝锦徒营营。生逢尧舜难自弃,况有门户凭谁撑。
古云学非以干禄,但愿无忝尔所生。天生富贵时与命,岂肯逐逐为纵横。
况闻进锐者退速,人有高才须检束。但能鞭辟近里来,左右逢源无不足。
古云兄弟真天伦,怡怡勿以疏间亲。千金万户皆外物,岂以外物伤天真。
千流万派同一源,千葩万卉同一根。如何同气有乖刺,致使天下誇雷陈。
兴言及此贵敦本,毋以彼此分玉珉。我今惭愧临风前,铿金戛玉闻钧天,诸兄历落俱群仙。
明珠孕蚌发光彩,瑜瑾在璞晴生烟。信知囊括自无咎,遁肥可以栖林泉。
高歌击壤天地宽,仰事俯育俱陶然。简夫轩轩气盖世,飘飘直有凌云志。
银河万斛洗胸中,日解千牛刃方试。思量展转不得寐,零露瀼瀼鹤初唳。
同辈诸弟赖琢磨,要使家声无废坠。乘风翩然好下来,素书先遣征鸿至。
最念从兄及朝弟,自从生长无遗戾。临池弦诵喜忘飧,清夜高谈不知寐。
江南江北万重山,今年去年别时泪。在家长日思登天,到此何由能缩地。
康宁足可齐中郎,好与荣也相颉颃。茅穿溅土利霜戟,宝剑出匣生寒芒。
读书可以继祖父,有道自足轻侯王。我言再三尔当记,正宜弩力斯世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乘风(乘風)chéng fēng
(1).驾着风;凭借风力。《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 陈毅 《六国之行》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漢語大詞典》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漢語大詞典》
翩然 piān rán
(1).相反貌。《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毛 传:“不善紲檠巧用,则翩然而反。” 孔颖达 疏:“若不善置紲檠而巧用之,则翩然而其体反戾矣。”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尝以暇日读《祈昭》之诗,翩然反之,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2).飞貌。 宋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诗之一:“好去翩然 丁令威 ,昔人且在不应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转眼化为鸚鵡,翩然逝矣。” 杨朔 《印度情思》:“天空里果然出现两只鸟,盘旋几圈,随后有一只翩然落到岩石上。”
(3).轻疾貌。 唐 韩愈 《杂诗》:“翩然下大荒,被髮骑騏驎。” 宋 刘过 《贺新郎·游西湖》词:“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翩然走入,急到 徐夫人 面前,将地上翡翠扇子拾起。”
(4).潇洒貌。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诗与书皆翩然有尘外意,诚希世奇玩也。” 明 李东阳 《兆兄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翩然上马去,似有壮士襟。” ——《漢語大詞典》
(2).飞貌。 宋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诗之一:“好去翩然 丁令威 ,昔人且在不应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转眼化为鸚鵡,翩然逝矣。” 杨朔 《印度情思》:“天空里果然出现两只鸟,盘旋几圈,随后有一只翩然落到岩石上。”
(3).轻疾貌。 唐 韩愈 《杂诗》:“翩然下大荒,被髮骑騏驎。” 宋 刘过 《贺新郎·游西湖》词:“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翩然走入,急到 徐夫人 面前,将地上翡翠扇子拾起。”
(4).潇洒貌。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诗与书皆翩然有尘外意,诚希世奇玩也。” 明 李东阳 《兆兄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翩然上马去,似有壮士襟。”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下来(下來)xià lái
随后;后来。《朱子语类》卷二二:“与人交际,当谨之於始,若其人下来不可宗主,则今日莫要亲他。”《水浒传》第三八回:“大哥,且歇这一博,下来便是你博。”《水浒传》第四九回:“説话的,却是什么计策?下来便见。”
(1).由高处到低处来。 唐 皎然 《杂兴》诗之四:“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如:从楼上下来。
(2).指从较高部门到较低部门。如:任务下来了。
(3).指收获农作物。《红楼梦》第四一回:“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如:麦子下来了。
(4).表示一段时间终结。
(5).用在动词后,表示从高处到低处。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词:“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玉蹴下来。”《水浒传》第四回:“拏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便打。簌簌的泥和颜色都脱下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他好象是忽然由天上掉下来的一个没有民族、没有社会的独身汉。”
(6).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把皂直裰褪膊下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説着,就把弹弓褪下来递将过去。” 杨朔 《秘密列车》:“ 义县 解放, 锦州 也拿下来。”
(7).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过去继续到现在。 丁玲 《梦珂》:“以后呢,依旧是非常平静的又过下来了。” 徐迟 《狂欢之夜》:“接下来的事情是最幻异不过的。”
(8).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开始出现,并继续发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自经此一番横事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他们没有时间多想,在渐渐黑下来的地里,又弯下腰仔细的去锄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长脖 原先还阔,往后才穷下来的。” ——《漢語大詞典》
(1).由高处到低处来。 唐 皎然 《杂兴》诗之四:“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如:从楼上下来。
(2).指从较高部门到较低部门。如:任务下来了。
(3).指收获农作物。《红楼梦》第四一回:“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如:麦子下来了。
(4).表示一段时间终结。
(5).用在动词后,表示从高处到低处。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词:“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玉蹴下来。”《水浒传》第四回:“拏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便打。簌簌的泥和颜色都脱下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他好象是忽然由天上掉下来的一个没有民族、没有社会的独身汉。”
(6).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把皂直裰褪膊下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説着,就把弹弓褪下来递将过去。” 杨朔 《秘密列车》:“ 义县 解放, 锦州 也拿下来。”
(7).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过去继续到现在。 丁玲 《梦珂》:“以后呢,依旧是非常平静的又过下来了。” 徐迟 《狂欢之夜》:“接下来的事情是最幻异不过的。”
(8).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开始出现,并继续发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自经此一番横事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他们没有时间多想,在渐渐黑下来的地里,又弯下腰仔细的去锄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长脖 原先还阔,往后才穷下来的。” ——《漢語大詞典》
素书(素書)sù shū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漢語大詞典》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漢語大詞典》
先遣 xiān qiǎn
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队伍或人员)。如:先遣队;先遣部队。 ——《漢語大詞典》
征鸿(征鴻)zhēng hóng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漢語大詞典》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