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血脉乾坤活,疮痍稼穑瘳。

刘弇宋代〕《鄱阳湖四十韵

巨浸连吴越,高躔直斗牛。玄冥开别府,江伯汇支流。

象纬元精逼,神奸秘怪裒。番君疏带砺,彭蠡壮襟喉。

赴隙如无地,凭壖忽有州。津涯逾写润,窟宅定刳幽。

岛认瀛鳌戴,涛疑阵马蒐。珠跳怜雨驶,镜滑识风收。

树带乔枝隐,山馀短碧浮。窥觇波罔象,睥睨忲阳侯。

漾月都迷皓,蒸云间作油。涵濡均藻荇,冗长到虾鳅。

蜃幻晴嘘阁,龙腥夜拔湫。万寻悬圃玉,一带洞庭秋。

盈缩知谁纪,吞并似力揫。鲤矜封赤鲩,龟笑斥朱眸。

嵌窦扶桑齧,珍文匠石锼。鸥群驯野客,蚖肆傲潜虬。

罟数筐零霰,樯轻弩激鍭。孰分浮瓠澨,或讶绕蛇丘。

弦索延商妇,舽艭送莫愁。陶朱诚得策,神禹想遗忧。

端称潺湲弄,非无隐伏搜。豆分高下渚,苇视去来舟。

血脉乾坤活,疮痍稼穑瘳。披猖包息壤,琐碎落浮沤。

莲女婵娟棹,渔郎芼燥瓯。有人搴绣被,无客傲鹴裘。

货贝穷乾没,醪羞肃丐求。束枯论沃釜,戒覆比倾辀。

众水杯盂外,他年吐纳尤。鹊填功未议,鲸吸志应酬。

何事轻思济,吾防果未周。阽危心骨醉,飘泊面颜羞。

敢计乘桴去,何知戴笠游。片帆真扰扰,只影转悠悠。

卑湿嗟梁傅,星霜挂魏牟。劳歌惭孺子,破簏付平头。

乌豉缘莼置,黄粻为鲙谋。清螺取归日,稳棹听夷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血脉乾坤疮痍稼穑

血脉(血脈)xuè mài
亦作“ 血脉 ”。
(1).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文子·守静》:“若然者血脉无鬱滞,五藏无积气。”《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2).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词之中,勿使有断续痕……务使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3).犹血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王僧孺 被敕撰谱,访 杳 血脉所因。”
(4).指嫡亲骨肉。 叶紫 《星》第五章五:“为了孩子,为了 黄 所遗留给她的这唯一的血脉,她是不能不忍痛地吃苦啊!”  ——《漢語大詞典》
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关雎》《礼》《冠》《昏》《易》《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活 huó《國語辭典》

活 [ huó ]

  1. 有生命的。如:「活人」、「活鱼」。
  2. 生动,不死板。如:「灵活」、「活泼」。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烟湿树姿娇,雨余山态活。」
  3. 不固定的、可移动的。如:「活页」、「活塞」、「活字版」、「活期存款」。
  1. 生存。《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2. 救助。《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唐·白居易〈策林一·十八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凶歉之年,则贱粜以活饿殍。」
  1. 生计。《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2. 工作。如:「细活」、「重活」、「每天都应找些活来做。」
  1. 很、甚、非常。如:「活像」、「活该」。
  2. 灵活的。如:「活用」。
疮痍(瘡痍)chuāng yí
(1).创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陈书·世祖纪》:“讨 陈寳应 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復其家。疮痍未瘳者,给其医药。” 清 黄遵宪 《降将军歌》:“岛中残卒皆疮痍,其餘鬼妻兵家儿。”
(2).比喻灾害困苦。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然其祸累世不復,疮痍至今未息。”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戒石铭》:“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元 耶律楚材 《送德润南行》诗:“ 燕然 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 清 孙枝蔚 《五月楼居雨凉欣赋》诗:“感此午时风,何让丰年金。疮痍徧宇宙,得酒忍独斟。”
(3).指困苦的民众。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4).指疮疡。《法苑珠林》卷七八引《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身生疮痍,口气臭处,与人无亲,旷地狱来。”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庐州诗》:“ 张侯 及内子,遍体生疮痍,爬搔疼彻骨,脱衣痛粘皮。”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附〈小浮梅闲话〉》:“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
(5).伤害;损害。《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 晋 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餘年,皆 光远 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
稼穑(稼穡)jià sè
(1).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 教民稼穡。”《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穡,殖五穀。”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穡,击壤乐农功。”
(2).指农作物;庄稼。《诗·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穡卒痒。” 朱熹 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穡黄。”  ——《漢語大詞典》
瘳 chōu《國語辭典》

瘳 [ chōu ]

  1. 病愈。《书经·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
  1. 损失、减少。《国语·晋语二》:「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于己也何瘳?」唐·李观〈上宰相安边书〉:「虏滋新谋,土失旧封,伊顷迄今,有加无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