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竹帛如山不经国,安用江鲍称诗才。

赵秉文元代〕《东轩老人河山形胜图

太虚匠流峙,造化谁胚胎。洪荒万万古,至今馀劫灰。

黄河发昆崙,匣怒不敢乖。初经龙门天下险,势如万顷纳一杯。

桃花浪激不得上,凡鱼几曝鳞与腮。下趋神脽如地底,终古不到轩辕台。

蒲津沈沈卧虹影,铁牛驾浪输黄能。千里一曲复一曲,倾山倒岳不复回。

巨灵运东肘,首华为崩摧。茅津济师想胜槩,搔首北望令心哀。

万派赴集津,鼓声如会垓。神斧忽中断,镵凿何年开。

崖倾路断飞鸟绝,轻舟一箭浮天来。篙师绝叫未及瞬,回望已失云涛堆。

但见两崖苍苍半天外,三门斗落如惊雷。擘窠大字谁所铭,高山百尺磨苍崖。

庙前刘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东轩先生生长三晋地,回视韩魏空浮埃。

想像旧游处,落笔如山颓。胸中元自有河山,写出胜槩何壮哉。

馀波到诸郎,直气淩斗魁。况复文章妙天下,睥睨晁张颦苏梅。

竹帛如山不经国,安用江鲍称诗才。刘夫子,我有一杯酒,浇汝胸崔嵬。

呜呼圣道久榛塞,孟氏辟路诛蒿莱。诸儒辛苦补罅漏,未见巨手如排淮。

后生索涂方擿埴,虽有耳目如婴孩。祝君颓波作砥柱,驱入圣海无津涯。

刘夫子,深藏十袭作龟鉴,先君此图吁可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竹帛如山不经江鲍诗才

竹帛 zhú bó
(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漢語大詞典》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不经(不經)bù jīng
(1).不合常法。《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蔡沉 集传:“圣人之法有尽而心则无穷,故其用刑行赏,或有所疑,则常屈法以申恩。”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江鲍(江鮑)jiāng bào
南朝 梁 文学家 江淹 和 南朝 宋 文学家 鲍照 的并称。 唐 杨炯 《〈王子安集〉序》:“继之以 颜 谢 ,申之以 江 鲍 。”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览君 荆山 作, 江 鲍 堪动色。”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以 康乐 之奥博,多溺於山水;以 渊明 之高古,偏放於田园。 江 鲍 之流,又狭於此。”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诗才(詩才)shī cái
      做诗的才情。 宋 梅尧臣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便小生也土培了砚臺,揪撇下诗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弟 香亭 诗才清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