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望意中山,山有迎人意。
超山我故人,十载心相识。愧我作劳薪,与山失交臂。
行将入京华,立愿穷幽异。孤帆落栖溪,招邀有昆季。
更约一二人,刺舟响菱芰。遵渚溯回波,压篷满空翠。
人望意中山,山有迎人意。弃舟入松篁,芒鞋快新试。
萝磴转千盘,树杳琳宫閟。石壁傍寺门,青苔拭题字。
小憩款禅扉,烹泉展茶具。寺后倚巉岩,仄径通幽邃。
崩崖络藤萝,荒榛切冠屣。誓与山相穷,志决力亦鸷。
俯首而蛇行,直上猿猱避。一瞥天地开,大快生平志。
纹波上下河,罗带萦回腻。叶叶过风帆,绝似凫鹥戏。
遥望钱塘江,东去何雄肆。浑茫接海门,应有鱼龙蛰。
江右置州城,峰峦相覆被。西湖与南屏,落日苍烟里。
中有倚闾人,会当念征辔。回首望吴兴,群山列如帜。
其右秀州城,风烟隔明媚。高鸟入寒云,平芜没孤骑。
微茫烟雨楼,缥缈茶禅寺。明日泊孤帆,极目知何地。
莽莽目中山,历历心头事。宏识与孤怀,对此将谁寄。
凉蟾欲东升,踆乌渐西坠。四山横暮烟,万籁交寒吹。
愀焉不可留,心魂为之悸。挥手谢山灵,归觅垆头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望 rén wàng
(1).众人所属望。《后汉书·王昌传》:“ 郎 以百姓思 汉 ,既多言 翟义 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 唐 姚令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左良玉》:“诣闕上书,追理 陈蕃 , 竇武 及诸党人,以从人望。” 沙汀 《炮手》:“他在本乡很得人望。”
(2).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北史·魏纪三》:“丁丑,詔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人望。” 宋 朱熹 《策问》:“乃咨人望,使任斯职。” 曹亚伯 《武昌起义》:“两公系 湖北 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3).声望;威望。《北史·崔休传》:“ 休 少孤贫,矫然自立……尚书 王嶷 钦其人望。”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额嚕温 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 ——《漢語大詞典》
(2).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北史·魏纪三》:“丁丑,詔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人望。” 宋 朱熹 《策问》:“乃咨人望,使任斯职。” 曹亚伯 《武昌起义》:“两公系 湖北 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3).声望;威望。《北史·崔休传》:“ 休 少孤贫,矫然自立……尚书 王嶷 钦其人望。”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额嚕温 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 ——《漢語大詞典》
意中 yì zhōng
(1).心里。 唐 白居易 《寄题周至厅前双松》诗:“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寞,意中如三人。”《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里面一个老婆婆,开出来看了一看,意中甚是惶惧。” 茅盾 《子夜》九:“我希望我在我们的假面跳舞中不会找错了我意中的伙伴。”
(2).意料之中。《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怎的叫走了这条意外的岔路?我以为正是意中之事。”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这一件大发现,虽是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漢語大詞典》
(2).意料之中。《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怎的叫走了这条意外的岔路?我以为正是意中之事。”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这一件大发现,虽是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迎人 yíng rén
(1).迎接来人。 宋 梅尧臣 《对雪忆林逋》诗:“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时。” 沈从文 《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
(2).善待人;令人喜爱。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少奇慧,善解书义;性孝,处父母侧,婉婉迎人。”《歧路灯》第六七回:“不知此乃 张类村 一生善气迎人,所以生下这个好后代来。” ——《漢語大詞典》
(2).善待人;令人喜爱。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少奇慧,善解书义;性孝,处父母侧,婉婉迎人。”《歧路灯》第六七回:“不知此乃 张类村 一生善气迎人,所以生下这个好后代来。”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