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止吾自由,勖矣奚所慨。
含悲亦何益,有生重离会。不见古昔人,磊磊今何在。
一念义利间,遂别舜蹠辈。大禹惜寸阴,逝者岂相待。
少壮若有馀,时过乃终悔。为学譬为山,难成易亏败。
进止吾自由,勖矣奚所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进止(進止)jìn zhǐ
(1).进退。《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 文愍 召起,道经 嘉禾 ,以书致先生与决进止。”《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迴翔进止,从容如意,不及飞鸟之属。”
(2).举止;行动。《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声气雌弱,进止质涩。”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江 东朝贵,侈於矜尚, 见 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清 侯方域 《南面试策三》:“儒臣之进止有常度,不若宦寺之卧起而无间也。”
(3).意旨;命令。《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 之推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之报帝书也,谓使人曰:‘ 唐公 若从我语,即宜急报,我遣大达官往取进止。’” 唐 王勃 《与契苾将军书》:“谨遣舍弟 勛 往,面取进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惊逐之顷,虎去而人不伤,今完善在舟,希示进止。子婿 裴越客 百拜。”
(4).指圣旨。《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高宗 崩,遗詔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 天后 进止。”《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 李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漢語大詞典》
(2).举止;行动。《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声气雌弱,进止质涩。”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江 东朝贵,侈於矜尚, 见 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清 侯方域 《南面试策三》:“儒臣之进止有常度,不若宦寺之卧起而无间也。”
(3).意旨;命令。《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 之推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之报帝书也,谓使人曰:‘ 唐公 若从我语,即宜急报,我遣大达官往取进止。’” 唐 王勃 《与契苾将军书》:“谨遣舍弟 勛 往,面取进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惊逐之顷,虎去而人不伤,今完善在舟,希示进止。子婿 裴越客 百拜。”
(4).指圣旨。《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高宗 崩,遗詔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 天后 进止。”《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 李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自由 zì yóu
(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勖 xù
勖 [ xù ]
- ◎ 古同勉励:~勉。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助-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奚 xī《國語辭典》
奚 [ xī ]
名- 奴隶、仆役。如:「奚僮」、「小奚」。《周礼·天官·冢宰》:「酒人俺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汉·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东胡族,本名「库莫奚」,至隋朝始称为「奚」。其地东北接契丹,西毗突厥,南临白浪河,北接霫国。后为契丹所并。
- 地名。春秋时鲁地,为奚仲之邑。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滕县东南。
- 姓。如明代有奚铭。
- 为何、为什么。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韩非子·和氏》:「子奚哭之悲也?」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慨 kǎi《國語辭典》
慨 [ kǎi ]
形- 参见「[[慷慨]]」条。
- 悲叹、感伤。汉·班彪〈北征赋〉:「抚长剑以慨息。」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慨 [ kài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