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苔 tái/tāi《國語辭典》
苔 [ tái ]
名- 植物名。隐花植物,扁平微细,根、茎、叶区别不明显,绿色。常延贴于潮湿地面或石头上。
苔 [ tāi ]
- 参见「[[舌苔]]」条。
葑 fēng《國語辭典》
葑 [ fēng ]
名- 植物名。即芜菁。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扁球形,白色肉质。茎直立,根际叶丛生,篦形,边缘有低平不整齐的锯齿。春天开黄色十字花,总状花序。果为长角,种子褐色。根和嫩叶可供食用。《说文解字·艸部》:「葑,须从。」段玉裁注引〈坊记〉云:「葑,蔓菁也,陈宋之闲谓之葑。」也称为「蔓菁」。
藓剥(藓剥)
徐照题道上人房老梅诗藓带龙鳞剥蜂沾蠹屑垂 ——《骈字类编》
迸 bèng《國語辭典》
迸 [ bèng ]
動- 散走。《後漢書·卷三二·樊宏傳》:「時飢荒之餘,人庶流迸,家戶且盡。」
- 向外四散。唐·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紅樓夢·第四七回》:「滿眼金星亂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
- 裂開。如:「水桶迸了一道縫兒。」《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聽格喳的一聲,那來棍迸為六段。」
- 湧出。《文選·潘岳·寡婦賦》:「口嗚咽以失聲兮,淚橫迸而霑衣。」
迸 [ bǐng ]
動- 驅逐、排除。《禮記·大學》:「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漢·鄭玄·注:「皇云:『迸,猶屏也。』」通「屏」。
鳞 ( 鱗 ) lín
鳞 [ lín ]
-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
- 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
皱 ( 皺 ) zhòu
皱 [ zhòu ]
-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纹。~褶。~痕。~襞。防~。
- 使生褶纹:~眉头。眉头一~,计上心来。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劲 ( 勁 ) jìn/jìng
劲 [ jìn ]
- 力气,力量:~头。费~。干~。
- 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儿。这部电影真没~。
- 坚强有力:~敌。~旅。~拔。~悍。~挺。~秀。~直。~松。强~。刚~。疾风知~草。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名-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顽 ( 頑 ) wán
顽 [ wán ]
- 愚钝:愚~。冥~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固。~强。~敌。~症。刁~。负隅~抗。
- 淘气,胡闹:~皮。~童。
- 同“玩”。
聋 ( 聾 ) lóng
聋 [ lóng ]
- ◎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苍翠(蒼翠)cāng cuì
青绿。 南朝 齐 谢朓 《冬日晚郡事隙》诗:“苍翠望寒山,峥嶸瞰平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陪衬的装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