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斋少学用心苦,晚乃一扫科举习。
许及之〔宋代〕《王宣甫求崇斋扁榜仍索诗转庵之作先成即次韵为寄》
圣门教人亦多术,由也升堂未入室。颜虽在寝犹仰高,火就水流随燥湿。
但见终日不违愚,岂知庶几介如石。陶溪昨以崇名斋,欲予隶古诗记实。
今晨忽见转庵作,名与诗高同起日。崇斋少学用心苦,晚乃一扫科举习。
霜降自然知水落,道损都忘为学益。一从崇卑悟师说,心已沈酣全体易。
书扁外和转庵诗,不待形容有润色。忆昨尊公期类予,似我颛愚有何获。
老惭才衰惟钝迟,感君肯赴同襟期。闭关却埽门植榆,不妨倡和来埙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崇 chóng《國語辭典》
崇 [ chóng ]
形- 高峻的。如:「崇高」、「崇山峻嶺」。《紅樓夢·第一○二回》:「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臺,皆為禽獸所棲。」
- 尊敬、尊重。《左傳·僖公七年》:「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 重視、崇尚。如:「崇尚」。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崇利而簡義,高力而尚功。」
- 德高位尊的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 姓。如唐代有崇穎。
- 表示整個、一段時間的終了。參見「崇朝 」條。
斋 ( 齋 ) zhāi
斋 [ zhāi ]
-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聊~。荣宝~。
-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戒。封~(亦称“把斋”)。~月。~坛。~会。~果。
-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饭。~堂。吃~。
- 舍饭给僧人吃:~僧。
少学(少學)shǎo xué
古代学校名。相对于太学而言。《汉书·食货志上》:“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清 黄生 《义府·少学大学》:“乡学,庠序之总名也。国学,少学之异名也。对乡学而言,则曰国学;对太学而言,则曰少学。” ——《漢語大詞典》
用心 yòng xīn
(1).使用心力;专心。《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北齐书·方伎传·信都芳》:“尝语人云:‘算之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沉思,不闻雷霆之声也。’其用心如此。”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熟知二 谢 将能事,颇学 阴 、 何 苦用心。” 金近 《念不完的第一课》:“第三课的动作,‘蹦蹦跳’倒是用心学了,课文也用心听了。”
(2).存心;居心。《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汉书·宣帝纪》:“今繫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秉性必深刻,立行必矫激,用心必险毒。”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3).费心;留意。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真宗 ﹞谓 晋公 曰:‘今来封禪礼毕,大驾往回,凡百事须俱揔办集,感卿用心。’”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量小官有何德能,着相公用心也。” 瞿秋白 《青田村游记》五:“你昨天用心没有:某小姐和那少年,还有几位,唔,都是年轻女郎,挤坐在一张沙发上,一点嫌疑礼貌也不顾。” ——《漢語大詞典》
(2).存心;居心。《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汉书·宣帝纪》:“今繫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秉性必深刻,立行必矫激,用心必险毒。”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3).费心;留意。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真宗 ﹞谓 晋公 曰:‘今来封禪礼毕,大驾往回,凡百事须俱揔办集,感卿用心。’”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量小官有何德能,着相公用心也。” 瞿秋白 《青田村游记》五:“你昨天用心没有:某小姐和那少年,还有几位,唔,都是年轻女郎,挤坐在一张沙发上,一点嫌疑礼貌也不顾。”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名-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代-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一扫(一扫)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四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
宋 苏轼 赠朱逊之,并引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宋 陆游 冬夜读书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元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元 张养浩 寄李道复平章 沧海两扶新日月,青天一扫旧烟云。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赠朱逊之,并引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宋 陆游 冬夜读书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元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元 张养浩 寄李道复平章 沧海两扶新日月,青天一扫旧烟云。 ——《骈字类编》
科举(科舉)kē jǔ
(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2). 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宋史·选举志二》:“自 神宗 朝 程顥 、 程颐 以道学倡于 洛 ,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 颐 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 严大老官 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漢語大詞典》
(2). 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宋史·选举志二》:“自 神宗 朝 程顥 、 程颐 以道学倡于 洛 ,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 颐 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 严大老官 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漢語大詞典》
习 ( 習 ) xí
习 [ xí ]
-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 学:~文。~武。
-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 相因:世代相~。~~相因。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