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炳灵迁谪地,乾坤正气革除年。
青萝太史赤城仙,祠墓东西近接连。江汉炳灵迁谪地,乾坤正气革除年。
华池澹伫沧浪水,柏寝寒通雪岭烟。不向一台逢二妙,何由投简和新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汉(江漢)jiāng hàn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炳灵(炳靈)bǐng líng
(1).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 江汉 炳灵,世载其英。” 吕向 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 江汉 明灵,故代生贤哲。”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
(2).闪烁的灵气。 汉 班固 《幽通赋》:“系 高頊 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漢語大詞典》
(2).闪烁的灵气。 汉 班固 《幽通赋》:“系 高頊 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漢語大詞典》
迁谪(遷謫,遷讁)qiān zhé
亦作“ 迁讁 ”。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唐 苏颋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旧史饶迁讁,恒情厌苦辛。”《全唐诗》卷七四作“迁謫”。 唐 王昌龄 《留别武陵袁丞》诗:“皇恩暂迁謫,待罪逢知己。” 明 高启 《沧浪亭》诗:“ 吴兴 长史旧迁謫,买得此水自号‘沧浪客’。” 何其芳 《楼》:“以后,大概那个出名的人类祖先的故事暗示了我,我总常有一个无罪而度迁谪之月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正气(正氣)zhèng qì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远游》:“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晋 孙绰 《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赵朴初 《寄赠大谷莹润长老》诗:“挟持正气健为雄,羣力何难制毒龙?”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繫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欧公 非特事事合体,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气。”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
(3).正派;正经。《西游记》第四三回:“我才见那个掉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此女﹞仍留我庄上住下,等你会试得意荣归,他髮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 安老爷 那样个正气人,还肯找熟人?”
(4).正常气色。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忽地站起来说;他那脸色和眼神的确好多了,额角却是火烧一般红。这不是正气的红。”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敞 ( 鲍敞 )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 董仲舒 ﹞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 敞 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艺文类聚》卷三引《易纬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直震,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蛟龙出。”《艺文类聚》卷三引《易通卦验》:“离,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灵枢经·刺节真邪》:“正气者,正风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繫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欧公 非特事事合体,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气。”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
(3).正派;正经。《西游记》第四三回:“我才见那个掉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此女﹞仍留我庄上住下,等你会试得意荣归,他髮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 安老爷 那样个正气人,还肯找熟人?”
(4).正常气色。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忽地站起来说;他那脸色和眼神的确好多了,额角却是火烧一般红。这不是正气的红。”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敞 ( 鲍敞 )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 董仲舒 ﹞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 敞 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艺文类聚》卷三引《易纬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直震,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蛟龙出。”《艺文类聚》卷三引《易通卦验》:“离,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灵枢经·刺节真邪》:“正气者,正风也。” ——《漢語大詞典》
革除 gé chú
(1).消除;废除。 元 林清 《八音诗》:“革除一点浮云虑,木笔题诗酒数盃。”《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旧例吏书门皂,都有赏赐,一概革除。”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我们要革除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份。”
(2).开除;免除。 廖仲恺 《国民全体决议制》:“选民全体投票决议,革除了他。” 老舍 《赵子曰》第六:“ 赵子曰 堂堂学生会的主席,被学校革除之后避猫鼠似的忍了气啦。”
(3). 明成祖 夺取 建文帝 帝位后,下诏革除 建文 年号,复称 洪武 ,臣下嫌于记载,乃称 建文 年间为“革除”。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二》:“革除间, 良 ( 王良 )知天下事将有变,预蓄草柴,堆积室内。” 清 赵翼 《白云山罗永庵相传为明惠帝遁迹之所》诗:“革除距今四百载,兹菴不朽犹精蓝。” ——《漢語大詞典》
(2).开除;免除。 廖仲恺 《国民全体决议制》:“选民全体投票决议,革除了他。” 老舍 《赵子曰》第六:“ 赵子曰 堂堂学生会的主席,被学校革除之后避猫鼠似的忍了气啦。”
(3). 明成祖 夺取 建文帝 帝位后,下诏革除 建文 年号,复称 洪武 ,臣下嫌于记载,乃称 建文 年间为“革除”。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二》:“革除间, 良 ( 王良 )知天下事将有变,预蓄草柴,堆积室内。” 清 赵翼 《白云山罗永庵相传为明惠帝遁迹之所》诗:“革除距今四百载,兹菴不朽犹精蓝。” ——《漢語大詞典》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