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当年谢安石,只合住东山。

许及之宋代〕《题隐雾轩

豹变知非虎,磻溪若是班。当年谢安石,只合住东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当年只合东山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只合 zhī hé
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1.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2. 歇宿。如:「借住一宿」。
  3.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1.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2.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东山(東山)dōng shān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