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仙人一去世莫识,黄鹤不来谁为呼。

陈政唐代〕《黄鹤楼图为岑知府题

黄鹤高楼迹已芜,谁传景象入斯图。仙人一去世莫识,黄鹤不来谁为呼。

鄂渚春回湘树匝,洞庭云尽楚山孤。题诗独羡崔夫子,对景思乡信不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仙人一去黄鹤不来

仙人 xiān rén
亦作“僊人”。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太子 晋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2). 唐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 玉真公主 , 睿宗 女。字 持盈 。 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古代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 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书法名称的一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漢語大詞典》
一去
唐 崔颢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骈字类编》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1.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2.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3.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5.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6.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7.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1.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2.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3.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黄鹤(黄鶴)huáng hè
(1).鸟名。即鹤。 南朝 宋 汤惠休 《杨花曲》之二:“ 江 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黄鹤戒露,非有意於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於鐘鼓。” 倪璠 注引 周处 《风土记》:“鸣鹤戒露。”
(2).鸟名。即黄鹄。 唐玄宗 《春台望》诗:“ 太液池 中下黄鹤, 昆明水 上映牵牛。”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参见“ 黄鵠 ”。
(3).喻贤才,大才。 唐 沈佺期 《黄鹤》诗:“黄鹤佐丹凤,不能羣白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唐 岑参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 陈铁民 等校注:“古人常把‘黄鹤’与‘黄鵠’混而为一,相传黄鵠是一种极善于高飞的大鸟……这里以‘潜虬’‘黄鹤’喻 王昌龄 ,谓其有大才,姑且隐伏待时,日后飞腾,亦不为晚。”
(4).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餘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以“黄鹤”比喻一去不返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跑到那‘黄鹤一去不復返’的去处定个亲,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为之奈何!” 清 讴歌变俗人 《醒世缘弹词》第九回:“到他房内去搜寻,黄鹤无踪不见形。”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刘先生 去了,但从此以后便渺如黄鹤。”  ——《漢語大詞典》
不来(不來)bù lái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1.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4.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1.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1.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