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寻(千尋)qiān xún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漢語大詞典》
玉柱 yù zhù
(1).石柱的美称。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 王仲敷 《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 李梦阳 《秋怀》:“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
(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
(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中指的别称。
(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沈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漢語大詞典》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
(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
(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中指的别称。
(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沈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漢語大詞典》
排 pái/pǎi《國語辭典》
排 [ pái ]
动- 推、挤开。如:「排山倒海」、「独排众议」。《说文解字·手部》:「排,挤也。」《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水浒传·第六二回》:「(卢俊义)被浪里白跳张顺排翻小船,倒撞下水去。」
- 消除、除去。如:「排忧解难」。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摈斥、排斥。如:「排挤」、「排摈」。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 疏导、疏通。《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一个接著一个,依照顺序摆列。如:「排队」、「排字」、「把桌椅排整齐。」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安置、设置。如:「安排」。《水浒传·第四一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 练习演戏。如:「排演」、「排练」、「排戏」、「彩排」。
- 汽、机车换档。如:「手排」、「自排」。
- 排成的横列。如:「前排」、「他个子高,总是坐在后排。」
- 量词。计算成列人或物的单位。如:「两排行道树」、「九排座位」、「站成一排」。
- 陆军的编制单位。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
- 用竹子或木头编排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 排骨肉的简称。或指切成扁平状的肉片。如:「牛排」、「猪排」、「鸡排」。
- 排球队的简称。如:「女排」、「男排」。
- 横列在一起的。如:「排箫」、「排鼓」。
排 [ pǎi ]
名- 旧时搬家用的车子。参见「排子车 」条。
- 方言。将鞋子撑大,便于合乎某种形状。如:「将那两双鞋排一排!」
青笋(青筍)qīng sǔn
亦作“ 青笋 ”。 新笋,春笋。 晋 潘岳 《闲居赋》:“菜则葱、韮、蒜、芋、青笋、紫薑。”《红楼梦》第八七回:“刚纔我叫 雪雁 告诉厨房里给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 ——《漢語大詞典》
九叠(九叠)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骈字类编》
金屏
南北朝 傅縡 杂曲 新人新宠住兰堂,翠帐金屏玳瑁床。
唐 徐彦伯 春闺 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
唐 李适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
唐 李白 怨歌行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唐 吴融 赋得欲晓看妆面 转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骈字类编》
唐 徐彦伯 春闺 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
唐 李适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
唐 李白 怨歌行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唐 吴融 赋得欲晓看妆面 转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骈字类编》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锦 ( 錦 ) jǐn
锦 [ jǐn ]
-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芜 ( 蕪 ) wú
芜 [ wú ]
- 草长得杂乱:荒~。~城(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
- 乱草丛生的地方:平~。
- 喻杂乱(多指文辞):~杂(杂乱,没有条理)。~词。~劣(杂乱拙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