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呜呼(嗚呼)wū hū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猗 yī/yǐ《國語辭典》
猗 [ yī ]
形- 美好盛大的样子。晋·陆云〈高冈〉诗四首之一:「瞻彼高冈,有猗其桐。」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
- 表示赞美的意思。相当于「啊」。《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唐 ·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䜩集序〉:「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 酒合䜩乐,考击钟鼓。」
- 姓。如春秋时鲁有猗顿。
猗 [ ě ]
- 参见「猗傩 」条。
猗 [ yǐ ]
动- 加。《诗经·小雅·巷伯》:「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 依靠。《诗经·小雅·车攻》:「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唐·孔颖达·正义:「两骖之马不相依猗。」通「倚」。
- 束而采之。《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戏 ( 戲 ) xì/hū
戏 [ xì ]
- 玩耍: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
- 嘲弄,开玩笑:~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黄梅~。看~。演~。皮影~。
- 〔於(wū)~〕同“呜呼”。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梁栋(梁棟)liáng dòng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哲人 zhé rén
(1).智慧卓越的人。《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 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气鋭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富善 先生也不是什么哲人,也说不上来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书·吕刑》:“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於五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折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法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平心专意,务在得情。” ——《漢語大詞典》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书·吕刑》:“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於五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折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法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平心专意,务在得情。” ——《漢語大詞典》
萎 wěi《國語辭典》
萎 [ wēi ]
动- 草木枯黄。如:「枯萎」。《诗经·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 衰病。《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汉·郑玄·注:「萎,病也。」
- 衰颓、不振奋。如:「萎靡不振」。《魏书·卷六一·薛安都传》:「民人萎𫗪,无以济之。」
萎 [ wěi ]
- 参见「萎蕤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