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吹碧嶂临飞锡,月满澄湖出渡杯。

郭之奇明代〕《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 其一

岭海初闻大小开,天花忽见后前台。风吹碧嶂临飞锡,月满澄湖出渡杯。

闭阁杨雄时坐卧,逃禅苏晋暂徘徊。悬知吾辈皆前会,漫许沙门点故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风吹碧嶂飞锡月满渡杯

风吹(风吹)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二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唐 白居易 唤笙歌 露坠萎花槿,风吹败叶荷。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
唐 杜牧 洛中二首 其二 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
唐 方干 朱秀才庭际蔷薇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三 紫水风吹剑树寒,水边年少下红鸾。
唐 皮日休 秋夕文宴得遥字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唐 罗隐 息夫人庙 虫网翠环终缥缈,风吹宝瑟助微冥。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五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宋 陆游 梅花绝句十首 其二 风吹野梅香,梦绕江南村。  ——《骈字类编》
碧嶂 bì zhàng
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唐 李白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宋 范成大 《致爽阁》诗:“碧嶂横陈似断鼇,画阑相对两雄豪。” 元 乃贤 《送胥有仪南归》诗:“立马望华盖,君家碧嶂东。”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飞锡(飛錫)fēi xī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漢語大詞典》
月满(月滿)yuè mǎn
(1).月圆。《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后汉书·丁鸿传》:“閒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 李贤 注:“月满先节谓未及望而满也。”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秋月》:“云披玉绳浄,月满镜轮圆。” 元 杨维桢 《璚花珠月二名姬》诗:“月满十分珠有价,花开第一玉无瑕。”
(2).比喻幸福团聚。 宋 陆游 《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
(3).足月。指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月份已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先时有 张嫗 者,尝往 周 家佣赁,野合有身,月满当孕,便遣出外,驻车屋下,产得儿。” 宋 欧阳修 《奏内降补僧官又三事》:“盖自 虫儿 言有娠,太后遣宫人善护之,日给緡钱二千以市可食物,如此,至其月满无娠,始加穷詰耳。”
(4).泛指满限定的月数。《礼记·服问》“而反三年之葛” 唐 孔颖达 疏:“而反三年之葛者,此著麻月满还反服三年之葛也。”  ——《漢語大詞典》
澄 chéng/dèng《國語辭典》

澄 [ chéng ]

  1. 水静止而清澈。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磐石而开襟,右临澄水。」

澄 [ dèng ]

  1. 使沉淀、清澈。如:「把这盆水澄一澄。」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1.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2. 姓。如宋代有湖沐。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渡杯 dù bēi
释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晋 宋 时僧人,不知姓名。相传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号曰 杯渡 。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杯渡》。后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携之物。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唐 刘长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诗:“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