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怪来(怪來)guài lái
(1).惊疑。 唐 王维 《班婕妤》诗:“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在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宋 杨万里 《紫宸殿拜表贺雪》诗:“怪来腊日起春风,一夜琼花发禁中。”
(2).难怪。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宋 许棐 《访潘叔明》诗:“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怪来喜鹊迎头噪, 济 上如今有故人。” ——《漢語大詞典》
(2).难怪。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宋 许棐 《访潘叔明》诗:“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怪来喜鹊迎头噪, 济 上如今有故人。” ——《漢語大詞典》
驿使(驛使)yì shǐ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问。” 唐 杜甫 《黄草》诗:“ 秦中 驛使无消息, 蜀 道兵戈有是非。” 王闿运 《上张侍讲启》:“每询驛使,知寓 南昌 ,虽推靡至之怀,尤望俛贤而就。”
(2).指外族通译的信使。驛,通“ 译 ”。《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 汉 ,北虏孤弱,二十五年, 鲜卑 始通驛使。” 刘攽 校曰:“案,驛当作译。”
(3).借指梅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宋 朱淑真 《绛都春·梅》词:“寒阴渐晓,报驛使探春,南枝早开。”参见“ 驛使梅花 ”。 ——《漢語大詞典》
(2).指外族通译的信使。驛,通“ 译 ”。《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 汉 ,北虏孤弱,二十五年, 鲜卑 始通驛使。” 刘攽 校曰:“案,驛当作译。”
(3).借指梅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宋 朱淑真 《绛都春·梅》词:“寒阴渐晓,报驛使探春,南枝早开。”参见“ 驛使梅花 ”。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消息 xiāo xī
(1).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高亨 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 顾炎武 《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 ——《漢語大詞典》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报 ( 報 ) bào
报 [ bào ]
-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烟村(煙村)yān cūn
亦作“ 烟邨 ”。亦作“烟村”。 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水市通闤闠,烟村混轴轤。” 宋 李纲 《梅花赋》:“含芳雪径,擢秀烟邨。” 宋 刘一止 《喜迁莺·晓行》词:“迤邐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哦,没有住宅区,没有野店,没有烟村。” ——《漢語大詞典》
一树(一树)
南北朝 苏子卿 梅花落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杨巨源 临水看花 一树红花映绿波,晴明骑马好经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九 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 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
唐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其一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𩮀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
唐 温庭筠 赠郑处士 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花。
唐 于鹄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宋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杨万里 探梅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宋 陆游 初冬杂题六首 其二 暮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
宋 刘克庄 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 其二 一树梅花掩旧居,主人仙去客来疏。
宋 赵师秀 池上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元 贡师泰 偶成 无端一树樱桃熟,勾引莺声到枕边。
宋 戴表元 辛巳岁六月三日书事 沙瓶酒酽鲑蔬有,领取灯花一树春。
宋 黄庚 暮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元 张昱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明 张宪 寄中山隐讲师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骈字类编》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杨巨源 临水看花 一树红花映绿波,晴明骑马好经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九 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 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
唐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其一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𩮀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
唐 温庭筠 赠郑处士 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花。
唐 于鹄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宋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杨万里 探梅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宋 陆游 初冬杂题六首 其二 暮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
宋 刘克庄 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 其二 一树梅花掩旧居,主人仙去客来疏。
宋 赵师秀 池上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元 贡师泰 偶成 无端一树樱桃熟,勾引莺声到枕边。
宋 戴表元 辛巳岁六月三日书事 沙瓶酒酽鲑蔬有,领取灯花一树春。
宋 黄庚 暮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元 张昱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明 张宪 寄中山隐讲师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骈字类编》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