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奈我茕独兮心中哀。

唐姬两汉〕《起舞歌

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王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茕独心中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1.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2.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1.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茕独(惸獨)qióng dú
孤苦伶仃的人。《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唐 刘商 《吊从甥》诗:“日晚河边访惸独,衰柳寒芜绕茅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斯亦养惸独助孝悌之风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念余之齟齬於世兮,块惸独而无邻。”  ——《漢語大詞典》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心中 xīn zhōng
(1).中心点。《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 孙诒让 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
(2).心里。《国语·晋语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心中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  ——《漢語大詞典》
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1.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3.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4. 悼念。如:「默哀」。
  1.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1.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