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整甲兵陈虎旅,静听金鼓拥貂裘。
郭登〔明代〕《西巡出境寒甚时五月廿七也》
一带关河向北流,黄云衰草不胜秋。
征人更有思乡梦,羌笛休吹《出塞》愁。
严整甲兵陈虎旅,静听金鼓拥貂裘。
临风却忆江南客,纨扇轻纱笑倚楼。
征人更有思乡梦,羌笛休吹《出塞》愁。
严整甲兵陈虎旅,静听金鼓拥貂裘。
临风却忆江南客,纨扇轻纱笑倚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严整(嚴整)yán zhěng
(1).指(队伍)严明整齐。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 冯异 ﹞与诸将相逢,引车避之,士卒不得争功,进止皆有旗帜,号为严整。”《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骑军徐进,部伍严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我军闻其节制严整,军行皆持鹿角,止即成阵。”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除了巨匠,还要有千百万的群众,千百万群众严整的队伍和他们的活泼、勇敢。”
(2).严肃;严格。《南史·程文季传》:“ 文季 临事谨飭,御下严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王传下令旨,访得著作郎能统率多士,绳束严整,特赐锦衣冠带一袭,黄盖一顶,导从鼓吹一部。”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而文明程度愈高者,其法律常愈繁密,而其服从法律之义务亦常愈严整,几于见有制裁不见有自由。”
(3).谨严;严密。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小校,将公主府门把的严整者。”
(4).工整;庄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太函云社二谑诗》:“ 汪 李 二公,雄文擅一世,其七言律诗,均以严整为宗,独二什流丽可喜。”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长律所尚,在气局严整,属对工切,段落分明。” ——《漢語大詞典》
(2).严肃;严格。《南史·程文季传》:“ 文季 临事谨飭,御下严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王传下令旨,访得著作郎能统率多士,绳束严整,特赐锦衣冠带一袭,黄盖一顶,导从鼓吹一部。”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而文明程度愈高者,其法律常愈繁密,而其服从法律之义务亦常愈严整,几于见有制裁不见有自由。”
(3).谨严;严密。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小校,将公主府门把的严整者。”
(4).工整;庄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太函云社二谑诗》:“ 汪 李 二公,雄文擅一世,其七言律诗,均以严整为宗,独二什流丽可喜。”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长律所尚,在气局严整,属对工切,段落分明。” ——《漢語大詞典》
甲兵 jiá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城廓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清史稿·郑献亲王齐尔哈朗传》:“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傅昭传》:“及 昭 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 《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3).指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 唐 杜甫 《夜》诗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宋 陈与义 《夜赋》:“腐儒忧平世,况復值甲兵。”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明 郑善夫 《秋夜》诗:“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4). 清 代旗兵的一等兵。《清会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骑校内,每翼派委虚衔防御一员,章京一员,并由甲兵内派委外官二名。” ——《漢語大詞典》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傅昭传》:“及 昭 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 《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3).指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 唐 杜甫 《夜》诗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宋 陈与义 《夜赋》:“腐儒忧平世,况復值甲兵。”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明 郑善夫 《秋夜》诗:“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4). 清 代旗兵的一等兵。《清会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骑校内,每翼派委虚衔防御一员,章京一员,并由甲兵内派委外官二名。” ——《漢語大詞典》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虎旅 hǔ lǚ
(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陈虎旅於 飞廉 ,正垒壁乎 上兰 。” 李善 注:“《周礼》:‘虎賁,下大夫;旅賁氏,中士也。’”
(2).指勇猛的军队。 唐 李白 《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翕振虎旅,赫张王师。” 王琦 注:“ 太白 所谓虎旅,指有力如虎之众耳,与 李氏 所解有异。”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復鸡人报晓筹。” 明 吴承恩 《贺周竺墩升都督障词》:“清时建节,控虎旅於风云;壮岁逢辰,近龙光於日月。” ——《漢語大詞典》
(2).指勇猛的军队。 唐 李白 《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翕振虎旅,赫张王师。” 王琦 注:“ 太白 所谓虎旅,指有力如虎之众耳,与 李氏 所解有异。”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復鸡人报晓筹。” 明 吴承恩 《贺周竺墩升都督障词》:“清时建节,控虎旅於风云;壮岁逢辰,近龙光於日月。” ——《漢語大詞典》
静听(静聽)jìng tīng
仔细地听。 晋 刘伶 《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 泰山 之形。”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他索性不则一声,妆睡在那里静听。” 茹志鹃 《黎明的故事》二:“妈妈……有时停了笔,侧耳静听一下。” ——《漢語大詞典》
金鼓 jīn gǔ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杨伯峻 注:“ 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明 何景明 《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金鼓花时发,海畔楼船日夕过。”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
(2).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漢語大詞典》
(2).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漢語大詞典》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 抱:~抱。
- 围着:前呼后~。
- 推举,爱护:~戴。~护。
- 聚到一块:~挤。簇~。
- 具有:~有。
-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sè)。
貂裘 diāo qiú
貂皮制成的衣裘。《淮南子·说山训》:“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 唐 薛逢 《侠少年》诗:“緑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騘马白貂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 清 纳兰性德 《于中好》词:“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