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仇山村叟始生辰,六帙平头又见春。

仇远元代〕《授时历以丁未为一岁 其一

仇山村叟始生辰,六帙平头又见春。检历今年交一岁,乘槎有日到三神。

文章翰墨聊从好,富贵功名莫认真。且醉市桥新熟酒,红梅花插白纶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村叟生辰六帙平头

仇 chóu/qiú《國語辭典》

仇 [ chóu ]

  1. 雠敌。如:「世仇」。《韩非子·孤愤》:「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2. 深切的怨恨。如:「深仇大恨」、「恩将仇报」。
  1. 怨恨。《书经·五子之歌》:「万姓仇予,予将畴依。」

仇 [ qiú ]

  1. 配偶。三国魏·曹植〈七启〉:「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
  2. 同类、同辈。《文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颢敞而寡仇。」
  3. 姓。如汉代有仇景。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村叟 cūn sǒu
村里老者。 唐 韩偓 《开河记》:“林中有小祠庙, 叔谋 访问,村叟曰:‘古老相传,呼为隐士墓。’” 宋 陈造 《识村翁语》诗序:“昔一村叟、一野僧,皆寿百二。”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我如今聚村叟,会诗友,噀的是活鱼新酒,问甚瓦盆、砂瓶、磁甌。”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生辰 shēng chén
(1).有生之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伏夫人昝双仁墓志》:“生辰既促,幽路未央。”
(2).生日。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八:“内家宣锡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 宋 刘克庄 《朝中措·元质侍郎生日》词:“恰为仙佛做生辰,公又紱麒麟。” 元 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今日是你嫂嫂生辰之日,我回家去与他递一杯寿酒去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李文忠公 时勉 为祭酒时,阉 振 擅权,公独与抗礼不为下,又不贺其生辰, 振 不悦。”  ——《漢語大詞典》
六帙
北史许善心传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跎
赵秉文坡阳归隐图诗年过六帙尚蹉 奈此坡阳归隐何  ——《骈字类编》
平头(平頭)píng tóu
(1).凡计数逢十,如十、百、千、万等不带零头,俗谓之齐头,亦称平头。 唐 白居易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诗:“青山举眼三千里,白髮平头五十人。” 元 燕公楠 《摸鱼儿》词:“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悵望 荆楚 。” 清 赵翼 《五十初度》诗:“里居荏苒四经春,忽作平头五十人。”
(2).作诗的声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製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3).头巾名。参见“ 平头小样巾 ”。
(4).代指奴仆。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赤脚舂畲粟,平头拾涧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回求马仆》:“好教你垂鞭接马玉童扶,衣箱别有平头护。” 清 钱谦益 《〈唐祖命诗稿〉序》:“ 祖命 别余之 溧水 ,而遣平头裹粮以候余文。” 清 黄景仁 《苦暑行》:“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参见“ 平头奴子 ”。
(5).犹平常,普通。《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6).谓不分高低。 史芬 《罗炳辉将军生平》二:“官司判了个平头,双方都没输赢。”
(7).男子发式。顶上头发留的稍长,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