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拟长斋学苏晋,逃禅林下乐无生。
曾轩东望帝州城,夜漏声沉寂不惊。
八极天垂华盖近,三更月浸白河清。
传来玄史遗编在,和到胡笳几拍成。
准拟长斋学苏晋,逃禅林下乐无生。
八极天垂华盖近,三更月浸白河清。
传来玄史遗编在,和到胡笳几拍成。
准拟长斋学苏晋,逃禅林下乐无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准拟(准擬)zhǔn nǐ
(1).遵循;模仿。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 唐 刘得仁 《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朝朝準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準拟春来消寂寞。愁风愁雨,翻把春担搁。”
(3).准备;打算。 唐 韩愈 《北湖》诗:“应留醒心处,準拟醉时来。” 金 元好问 《白屋》诗:“明年準拟 莱芜 住,寄谢东邻 范史云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奴家準拟今日抄化几文钱钞,就此追荐公婆。谁知撞着这两个风子,搅闹了一场。”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风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4).准定;一定。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词:“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準拟 岳阳楼 上。”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嘉言敢忘,喜青云有路终须上,凤凰雏準拟朝阳。”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准拟》诗之二:“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诗:“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清 陈维嵩 《贺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词:“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看士女鞦韆笑打。”
(2).准备;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国中第二贵,出入百司须准拟,因何从骑不过十,耸轡途程来至此?”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已断(案)公当,别无枉屈,准拟施行。” ——《漢語大詞典》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 唐 刘得仁 《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朝朝準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準拟春来消寂寞。愁风愁雨,翻把春担搁。”
(3).准备;打算。 唐 韩愈 《北湖》诗:“应留醒心处,準拟醉时来。” 金 元好问 《白屋》诗:“明年準拟 莱芜 住,寄谢东邻 范史云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奴家準拟今日抄化几文钱钞,就此追荐公婆。谁知撞着这两个风子,搅闹了一场。”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风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4).准定;一定。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词:“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準拟 岳阳楼 上。”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嘉言敢忘,喜青云有路终须上,凤凰雏準拟朝阳。”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准拟》诗之二:“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诗:“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清 陈维嵩 《贺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词:“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看士女鞦韆笑打。”
(2).准备;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国中第二贵,出入百司须准拟,因何从骑不过十,耸轡途程来至此?”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已断(案)公当,别无枉屈,准拟施行。” ——《漢語大詞典》
长斋(長齋)cháng zhāi
谓佛教徒长期坚持过午不食。后多指长期素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远壑,絶粒长斋。”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西游记》第八四回:“官人们是长斋,是月斋?” 清 方苞 《七思·伯姊》诗:“中岁长斋兮祝嫡姑,宵旦依依兮卧起扶。”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苏 ( 蘇 ) sū/sù
苏 [ sū ]
-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 指须头下垂物:流~。
-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 缓解,解除:以~其困。
-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 姓。
- 见“噜”字“噜苏”。
- 朝向:“~刃者死”。
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 进:~级。~升。~谒(进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 中国朝代名:西~。东~。
逃禅(逃禪)táo chán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漢語大詞典》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漢語大詞典》
林下 lín xià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 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无生(無生)wú shēng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