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焉任化轨,庶以豁忧殷。
遄征徒已疲,安迈舟始忻。客程急日夜,惊澜骇崩奔。
篷心悦留止,升峦瞰高旻。海岱指间得,扬楚望中分。
洪河吞淮沚,岘口拱齐门。古石堕危壁,新沙亘高垠。
山川日已改,人代焉足云。丘坟但宿莽,碑版空残文。
伤心古往迹,感慨郁难陈。于焉任化轨,庶以豁忧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于焉(於焉)yú yān
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
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托清净。” ——《漢語大詞典》
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托清净。” ——《漢語大詞典》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名-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形-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 姓。如汉代有任尚。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动-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 参见「化子 」条。
轨 ( 軌 ) guǐ
轨 [ guǐ ]
-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
- 一定的路线:~迹。~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
- 应遵循的规则:~度(dù)(法度)。~范(规范,楷模)。步入正~。
庶 shù《國語辭典》
庶 [ shù ]
形- 众多。《尔雅·释诂下》:「庶,众也。」《诗经·小雅·小明》:「念我独兮,我事孔庶。」《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水,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 旁支的、旁系的。参见「庶子」、「庶母」等条。
- 古代平民称为「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 相近、差不多。《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三国魏·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豁 huō/huò/huá《國語辭典》
豁 [ huō ]
动- 割裂、裂开。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拼、舍弃、牺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干」。
- 残缺、缺损。如:「豁嘴」、「豁唇子」。
豁 [ hè ]
- 参见「豁亮 」条。
豁 [ huò ]
名- 通敞的山谷。《说文解字·谷部》:「豁,通谷也。」
- 舒张、舒展。宋·陆游〈暮秋遣兴〉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资治通鉴·卷二八○·后晋纪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 」
- 排遣、发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水浒传·第五七回》:「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
- 免除。如:「豁免粮捐」、「豁免罪犯」。
- 不顾、舍弃。如:「豁出性命」。
- 开朗、宽敞。《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再进数步,渐向此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 开通、开阔。如:「豁达」、「豁然」。《史记·卷八·高袓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 很快、一下子。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的离了坐位。」
豁 [ huá ]
- 参见「豁拳 」条。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 指父母之丧:丁~。
殷 yīn/yān/yǐn《國語辭典》
殷 [ yīn ]
名- 朝代名。参见「殷商 」条。
- 姓。如唐代有殷令名。
- 盛大。《书经·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
- 富足、富裕。如:「殷富」、「殷实」。《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 情意深厚、周到。如:「殷切期望」、「招待甚殷」。通「慇」。
- 众多。《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殷其盈也。」
殷 [ yǐn ]
状- 形容雷声。《集韵·上声·隐韵》:「殷,雷声。」《诗经·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雷声殷殷,天色以云幕而暗。」
- 震动。《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四首之三:「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殷 [ yān ]
形- 红黑色的。《广韵·平声·山韵》:「殷,赤黑色。」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