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儒不惜独困处此室,作为雅颂歌圣神,再见中国大治同周殷。
少陵老翁饿濒死,意欲大庇天下人。一椽茆屋不足蔽风雨,安得万间之厦盖覆四海赤子同欣欣。
言狂意广不量力,至今世俗闻者交笑嗔。侯城小儒愚独甚,不敢嗔笑谓公之意厚且真。
古来致乱皆有因,大臣固位谨持禄,其计止为安一身。
高车大纛耀侈富,子女玉帛骄里邻。安危得失百不知,更僣膏腴便利田宅遗子孙。
生灵穷苦堕沟渎,寒士困悴无衣绅。彼也珍羞绮席,歌舞燕乐穷朝昏。
老翁哀痛实为此,熟视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
曰我得志有不为,嫉邪愤世欲救其弊忘贱贫。至今巳阅八百岁,知翁之意世独少,蹈翁所恶常纷纷。
侯城子,为是惧,人受天地中,何以不与禽兽草木为等伦。
一心运万化,五性涵义仁。下𥙷后土所不能,上赞皇天之阙燮,调寒暑,抚五辰。
大禹疏百川,伊周综理礼乐政教与世为陶钧。孔子孟轲不得位,著书明道亦与治水拯世之功均。
吾为孔子徒,忍汩流俗同沉沦。故题一室曰万间,坐觉宇宙亭毒气势皆前陈。
身贱不敢论政教,誓将修复孔业为世开昏嚚。室中左右列古书,亦有诸史所笔志义之士忠良臣。
关有子厚,洛有伯淳,群公近出皆凤麟。美哉子厚,西铭之说何谆谆。
吾恐当时亦感悲叹意,故立此论可与日月同光新。
为君不知此,无以建皇极,为臣不知此,无以康兆民。
愿写此书千万卷,洗濯鄙胸与私智,使知林林之众,皆吾共出而同娠。
视之不至越与秦,尽变呻吟愁叹之俗,若去寒冱逢阳春。
小儒不惜独困处此室,作为雅颂歌圣神,再见中国大治同周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小儒 xiǎo rú
(1).指勉力矫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谓小儒矣。” 杨倞 注:“皆矫其不及,故为小儒也。”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漢語大詞典》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漢語大詞典》
不惜 bù xī
不顾惜;不吝惜。《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买时不惜金与帛,帛载羊车钱载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山径上堆满了厚厚一层落叶,还夹杂着敌人不惜血本从飞机上撒下来的大量传单。”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困处(困處)kùn chǔ
(1).困难处境。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四:“敌之在 台儿庄 失败和 山西 困处,就是显证。”
(2).指困难地处于。如:困处一隅。 ——《漢語大詞典》
(2).指困难地处于。如:困处一隅。 ——《漢語大詞典》
此室
苏轼诗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韵府拾遗 质韵》
作为(作爲)zuò wéi
(1).创制。《诗·小雅·巷伯》:“寺人 孟子 ,作为此诗。”《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壎、箎。”《墨子·辞过》:“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史记·秦本纪》:“夫自上圣 黄帝 ,作为礼乐法度。”
(2).所作所为;行为。 唐 白居易 《策项一》:“化之善否,繫乎君之作为。”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 高士奇 ﹞这种做法……如果我们只看他的文集能想象出他的这种作为吗?”
(3).特指人力所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樊宗师文》:“要亦出於自然,非作为也。”
(4).指出力。《西游记》第八七回:“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唸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性命不能保矣。”
(5).指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 梁斌 《红旗谱》三五:“一个学生娃子,不过散散传单,喊喊口号,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如:这几年,她在科研方面有作为。
(6).当做,做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一》:“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作假,实行欺骗。为,同“ 伪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郑玄 注:“作为,为诈伪。”《汉书·五行志上》:“作为姦诈,以伤民财。” 汉 徐干 《中论·谴交》:“詎敢淫心舍力,作为非务,以害休功者乎?” ——《漢語大詞典》
(2).所作所为;行为。 唐 白居易 《策项一》:“化之善否,繫乎君之作为。”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 高士奇 ﹞这种做法……如果我们只看他的文集能想象出他的这种作为吗?”
(3).特指人力所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樊宗师文》:“要亦出於自然,非作为也。”
(4).指出力。《西游记》第八七回:“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唸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性命不能保矣。”
(5).指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 梁斌 《红旗谱》三五:“一个学生娃子,不过散散传单,喊喊口号,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如:这几年,她在科研方面有作为。
(6).当做,做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一》:“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作假,实行欺骗。为,同“ 伪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郑玄 注:“作为,为诈伪。”《汉书·五行志上》:“作为姦诈,以伤民财。” 汉 徐干 《中论·谴交》:“詎敢淫心舍力,作为非务,以害休功者乎?” ——《漢語大詞典》
雅颂(雅頌)yǎ sòng
亦作“ 雅讼 ”。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漢語大詞典》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圣神(聖神)shèng shén
(1).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亦借指皇帝。 汉 班固 《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逮 元嘉 廓祚,圣神纪物,光昭茂绪,旌録旧勋。”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 度 拜稽首,天子圣神。” 明 李东阳 《会试策问》之二:“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 天纵圣神,驱天下之豪杰,扫荡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今事已往,且无救解之嫌,止祈圣神此后详审庶事,毋轻置詔狱。”
(2).泛称古代的圣人。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贤哲圣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讨覈。”
(3). 太平天囯 称上帝为“圣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敬避字样》:“圣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圣神即上帝,非圣神自圣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上帝是圣神,连圣灵俱来。” ——《漢語大詞典》
(2).泛称古代的圣人。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贤哲圣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讨覈。”
(3). 太平天囯 称上帝为“圣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敬避字样》:“圣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圣神即上帝,非圣神自圣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上帝是圣神,连圣灵俱来。” ——《漢語大詞典》
再见(再見)zài jiàn
(1).再一次见面。《孔子家语·致思》:“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水陆行数千里至 洛阳 ,自言比气羸惫,必病且死,恐不復再见。”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我盼望着,等待着同他们再见。”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冰心 《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
(3).犹言再见个高低。《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老头儿拉着二师兄就走,一边走一边骂:‘畜生!到家再见!’”
再次出现。《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 遂 如 齐 逆女。三月, 遂 以夫人妇 姜 至自 齐 。 遂 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一:“他所记情状,不是也可以再见于一千多年以后的社会吗?” ——《漢語大詞典》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冰心 《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
(3).犹言再见个高低。《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老头儿拉着二师兄就走,一边走一边骂:‘畜生!到家再见!’”
再次出现。《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 遂 如 齐 逆女。三月, 遂 以夫人妇 姜 至自 齐 。 遂 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一:“他所记情状,不是也可以再见于一千多年以后的社会吗?” ——《漢語大詞典》
中国(中國)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我国 华夏 族建国于 黄河 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庄子·田子方》:“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韩非子·孤愤》:“夫 越 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於己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大 河 之始决於 瓠子 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江 左地促,不如中国。”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岭外梅花》:“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柳边纪略》:“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
2.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晋书·宣帝纪》:“ 吴 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 东关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阮籍知母而不知父》:“夫 籍 中国也,而与夷狄无异。”《宋史·岳飞传》:“ 金 人所以立 刘豫 於 河 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3.犹国家,朝廷。《礼记·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西南夷传》:“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絶其王侯勿復通。”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以为中国全盛,而当思维持保守。”
4.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 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骃 集解引 刘熙 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素女怨,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方世举 注:“中国,作都中解。”
5.我国的专称。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中国 所行於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6.指 恒河 中流一带的 中印度 ,佛教徒译称 中国 。参阅 晋 法显 《佛国记》。 ——《漢語大詞典》
2.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晋书·宣帝纪》:“ 吴 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 东关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阮籍知母而不知父》:“夫 籍 中国也,而与夷狄无异。”《宋史·岳飞传》:“ 金 人所以立 刘豫 於 河 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3.犹国家,朝廷。《礼记·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西南夷传》:“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絶其王侯勿復通。”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以为中国全盛,而当思维持保守。”
4.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 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骃 集解引 刘熙 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素女怨,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方世举 注:“中国,作都中解。”
5.我国的专称。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中国 所行於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6.指 恒河 中流一带的 中印度 ,佛教徒译称 中国 。参阅 晋 法显 《佛国记》。 ——《漢語大詞典》
大治 dà zhì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 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漢語大詞典》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殷 yīn/yān/yǐn《國語辭典》
殷 [ yīn ]
名- 朝代名。参见「殷商 」条。
- 姓。如唐代有殷令名。
- 盛大。《书经·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
- 富足、富裕。如:「殷富」、「殷实」。《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 情意深厚、周到。如:「殷切期望」、「招待甚殷」。通「慇」。
- 众多。《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殷其盈也。」
殷 [ yǐn ]
状- 形容雷声。《集韵·上声·隐韵》:「殷,雷声。」《诗经·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雷声殷殷,天色以云幕而暗。」
- 震动。《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四首之三:「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殷 [ yān ]
形- 红黑色的。《广韵·平声·山韵》:「殷,赤黑色。」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