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不见高渐离,举杯击筑天淋漓。

胡应麟明代〕《易水垆头放歌怀庆卿

君不见高渐离,举杯击筑天淋漓。君不见鲁句践,叱咤干将起雷电。

十载荆卿游酒人,褐衣短后随风尘。一朝匕首刺秦国,白虹千丈垂嶙峋。

貔貅万亿夹广陛,阊阖眈眈虎狼睨。羸躯五尺掉臂入,勇慑孟贲走庆忌。

世儒刺促计成败,胡不身履斯人地。君不见十三杀人秦舞阳,死灰踯躅秦宫傍。

当时孺子果怯死,捧图胡以来咸阳。乃知鼎镬良可蹈,一时感激轻毫芒。

豆羹箪食色陡变,况持白刃游朝堂。天门峨峨九重辟,六师七萃纷张皇。

从容步履若无事,俯视政也如蜩螗。图穷督亢刃乃见,至今神貌犹扬扬。

伟哉大勇旷百世,共工项籍争雄强。八创嬉笑总馀事,沾沾俗士徒称扬。

君不见聂政大呼本仓卒,专诸进食元潜藏。豫生毁形伏桥厕,谁哉十目交嵓廊。

三人视卿孰难易,一死虽同蹈死异。吁嗟太史传刺客,百代何人奋高义。

我来易水吟悲风,萧萧匹马随征鸿。当时壮士岂复得,黄金台馆徒穹窿。

为卿作歌酹卿酒,恍忽精灵下携手。田光鞠傅渺何处,独往城南问屠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见高渐离击筑淋漓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高渐离 gāo jiàn lí
战国末燕国人。为谋刺秦始皇的荆轲送行时,在易水为其击筑伴唱。秦灭燕后,隐姓埋名做雇工,后为人发觉。因善击筑,被秦始皇熏瞎双眼,留在宫中击筑。后在筑中暗藏铅块扑击始皇,不中被杀。  ——《漢語大詞典》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杯 bēi《國語辭典》

杯 [ bēi ]

  1.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2. 竞赛优胜的奖品。如:「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
  3.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如:「一杯水」、「两杯面粉」。
击筑(擊筑)jī zhù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淋漓(淋灕)lín lí
亦作“ 淋离 ”。亦作“ 淋灕 ”。
(1).沾湿或流滴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岌峩兮倾欹,飞泉兮激沫,散漫兮淋灕。” 唐 韩愈 《醉后》诗:“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衝锋独斩单于首,腥血淋漓污宝刀。”《红楼梦》第二七回:“﹝ 宝釵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小阿英 两手捧着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正啃得汁水淋漓。”
(2).长而美好貌。《楚辞·严忌〈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王逸 注:“淋离,长貌也……劒则长好。”
(3).盛多;充盛。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灕颯沓,进退成行。”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我时移守古 河 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 仪徵 李艾塘 精於音律,谓 元 人唱曲,元气淋漓,直与 唐 诗 宋 词相頡頏。”
(4).形容酣畅。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宋 陆游 《哀郢》诗之二:“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玉娇梨》第九回:“只见楮砚中信笔淋漓,不消数刻工夫早已做成一套时曲。”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他发誓,要好好地,痛快淋漓地写几篇文字,把那些有名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都骂得一个小钱也不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