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不见鲁句践,叱咤干将起雷电。

胡应麟明代〕《易水垆头放歌怀庆卿

君不见高渐离,举杯击筑天淋漓。君不见鲁句践,叱咤干将起雷电。

十载荆卿游酒人,褐衣短后随风尘。一朝匕首刺秦国,白虹千丈垂嶙峋。

貔貅万亿夹广陛,阊阖眈眈虎狼睨。羸躯五尺掉臂入,勇慑孟贲走庆忌。

世儒刺促计成败,胡不身履斯人地。君不见十三杀人秦舞阳,死灰踯躅秦宫傍。

当时孺子果怯死,捧图胡以来咸阳。乃知鼎镬良可蹈,一时感激轻毫芒。

豆羹箪食色陡变,况持白刃游朝堂。天门峨峨九重辟,六师七萃纷张皇。

从容步履若无事,俯视政也如蜩螗。图穷督亢刃乃见,至今神貌犹扬扬。

伟哉大勇旷百世,共工项籍争雄强。八创嬉笑总馀事,沾沾俗士徒称扬。

君不见聂政大呼本仓卒,专诸进食元潜藏。豫生毁形伏桥厕,谁哉十目交嵓廊。

三人视卿孰难易,一死虽同蹈死异。吁嗟太史传刺客,百代何人奋高义。

我来易水吟悲风,萧萧匹马随征鸿。当时壮士岂复得,黄金台馆徒穹窿。

为卿作歌酹卿酒,恍忽精灵下携手。田光鞠傅渺何处,独往城南问屠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见叱咤干将起雷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鲁 ( 魯 ) lǔ
鲁 [ lǔ ]
  1. 愚拙,蠢笨:愚~。粗~。~莽。
  2.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 山东省的别称。
  4. 姓。
句 jù/gōu《國語辭典》

句 [ jù ]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如:「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2.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如:「三句话不离本行。」
  3.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句 [ gòu ]

  1. 同「勾 」(二)​。

句 [ gōu ]

  1.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2.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3. 搜捕、拘拿。如:「句魂」。
  1. 钩子。如:「钓句」。同「钩 」。
  2.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1.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践 ( 踐 ) jiàn
践 [ jiàn ]
  1. 踩,踏:~踏。~履。作~。
  2. 履行,实行:~行。实~。
  3. 陈列整齐。
  4.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祚。~极(皇帝即位)。
  5. 古同“”,灭除。
  6. 古同“”,浅陋。
叱咤(叱吒)chì zhà
亦作“ 叱吒 ”。
(1).大声吆喝。《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然而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宣 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吒之声未尝至于犬马。”
(2).指呵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或经其侧,闻墓中叱咤声曰:‘若等速避去,勿久溷贵人宅!’” 何垠 注:“叱咤,呵斥也。”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沙汀 《在祠堂里》:“但她随即就在一种低沉而迫人的叱咤中哑了下去,只剩有一种模糊不明的哽咽了。”
(3).怒喝。《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司马贞 索隐:“叱咤,发怒声。”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光灼灼而如将动摇,神雄雄而若欲叱咤。”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四折:“张目叱吒之间,喝众将不敢近前。”  ——《漢語大詞典》
干将(干將)gān jiàng
干将(gànjiàng)称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汗衫,挽袖子,一手泥,粗手腕,是个干将!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
干将(gānjiàng)古剑名。相传 春秋 吴 有 干将 、 莫邪 夫妇善铸剑,为 阖闾 铸阴阳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干将 藏阳剑献阴剑。 吴王 视为重宝。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又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异志》载, 楚 人 干将 、 莫邪 夫妇为 楚王 铸雌雄二剑,三年乃成。 干将 以误期自分必死,乃留雄剑嘱其妻:若生男,告以剑所在。 干将 果被杀。其子长,得客助舍身为父复仇。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即演述此故事。后亦以“干将”泛称利剑。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金羈映驌驦,后骑佩干将。” 宋 叶适 《赠赵季清县丞》诗:“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诗:“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堆盘火齐光眩眸,干将出匣万鬼愁。”  ——《漢語大詞典》
起雷 qǐ léi
(1).打雷。《列子·周穆王》:“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
(2).比喻声音洪亮。 宋 杨万里 《谢尤延之提举郎中自山间惠访长句》:“先生诵诗舌起雷,一字不似人间来。”
(3).扫雷,排除地雷。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人们起雷起得着了迷,也有了经验。”  ——《漢語大詞典》
电 ( 電 ) diàn
电 [ diàn ]
  1. 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用以使灯发光、机械转动等:~力。~能。~热。~台。
  2. 阴雨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光:闪~。雷~。
  3. 指电报:通~。贺~。
  4. 指打电报:~邀。~汇。~告。
  5. 遭受电流打击:~了我一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