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老吝相假,遂无西逝波。

王世贞明代〕《昆溟歌赠楚人曾生麟兆

我闻西有昆崙山,山高不可测,天地垂欲合。又闻东有大溟海,海深不可测,日月所出没。

元始丈人窍鸿濛,搏揣两气为两雄。上有玉京下三酆,真仙灵皇之所封。

神鳌背负玫瑰柱,烛龙口作玻璃宫。嗟嗟,丈夫乃在世间,龌龊那能言。

我欲抗手如鸟奋笼,我欲振足如兽触藩。飘然凌虚出紫垣,八景玉舆三素幡。

章亥为向导,造父为乘轩。白鹄血腥岂足洗,苍虬翼在时腾翻。

焉知身所诣,但见历历千白榆,举头若可扪昆崙。

城何森切,光彩一何凌乱。时听嘈嘈声,天门漏银汉。

玉女碧绡冠芙蓉,粲然半启含桃红。为言此水既东逝,划作双带横寰中。

一月一书附赤鲤,但逝不返如秋蓬,咄哉恨杀扶桑公。

殷勤语王叟,掉头忽东去。下见扶桑公,其居半云雾。

醉我玄霞浆,三日不得语。一语一泪零,泪下如悬河。

天老吝相假,遂无西逝波。扶桑公,可柰何,曷不学王叟,耿耿径寸间,挥霍宇宙若弹指。

五岳五拳石,四渎四杯水。道逢楚狂人,自称昆溟子。

问余何方来,又复问所以。昆溟子,汝亦知南溟有鱼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

化为鹏,鹏之大亦不知几千里。鲛宫水击白波立,羊角风抟黑云起。

朝从南溟游,夕宿昆崙阯。噫吁戏,男儿变化竟如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老相假西逝波

天老 tiān lǎo
相传为 黄帝 辅臣。《韩诗外传》卷八:“﹝ 黄帝 ﹞乃召 天老 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 天老 而友 地典 ,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李贤 注:“《帝王纪》曰:‘ 黄帝 以 风后 配上台, 天老 配中台, 五圣 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漢語大詞典》
吝 lìn《國語辭典》

吝 [ lìn ]

  1. 憾恨。《说文解字·口部》:「吝,恨惜也。」《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2. 贪恋。《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
  1. 舍不得、小器。如:「吝啬」、「吝惜」。《书经·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相假 xiāng jiǎ
(1).互相凭借。《韩诗外传》卷五:“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
(2).互相借用。《后汉书·桓帝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与杀人同弃市论。”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1.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3.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4.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6.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7.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2.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1.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2.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3.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1. (一)​之又音。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1.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 西班牙的簡稱。
  4.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逝波 shì bō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