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成却忆梅子真,乌用一官黄绶为。

王炎宋代〕《和许尉小洞庭韵

少时耕钓为生涯,早知臭腐空神奇。
一丘一壑有佳处,人弃我取如拾遗。
晚将数雏就斗食,非愿厚禄多如茨。
山林习气今尚在,前身疑是王献之。
君王垂拱似虞夏,朝野多暇时雍熙。
公庭日晡鸟鹜散,屐齿小穿山径蹊。
隐仙一见即首肯,百钟索酒倾琉璃。
湖山亦为开画笥,烟霏空翠俱熹微。
幼舆风度极洒洒,计然策画徒规规。
苍松奋鬣倚风啸,候雁张羽粘天飞。
君山洞庭日在眼,不复引领巴丘西。
急呼泓颍共着语,境胜颇与诗相宜。
诗成却忆梅子真,乌用一官黄绶为。
江头谁是吹笛叟,为公度此琼瑶词。
唤起群龙出平湖,属渠扶柂从东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梅子一官黄绶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梅子 méi zǐ
(1).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唐 寒山 《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 宋 贺铸 《青玉案·横塘路》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残红水上飘,梅子枝头小。”
(2).指梅树。 宋 陈师道 《立春》诗:“马蹄残雪未成尘,梅子梢头已著春。”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乌 ( 烏 ) wū
乌 [ wū ]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2. 黑色的:~亮。~云。
  3. 无,没有:化为~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
  5. 同“呜”,呜乎。
  6. 姓。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一官
南北朝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十载犹先职,一官乃任真。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唐 郎士元 长安逢故人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
唐 李端 送诸暨裴少府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唐 王建 谢李续主簿 一官虽隔水,四韵是同人。
唐 牟融 送陈衡 千里一官嗟独往,十年双鬓付三霜。
唐 崔峒 送侯山人赴会稽 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唐 王烈 酬崔峒 徇世甘长往,逢时忝一官。
宋 晁补之 题谷熟驿舍二首 其二 一官南北鬓将华,数亩荒池净水花。
宋 杨万里 送王季山主簿省觐枢府 不曾文字饶群子,勉为庭闱就一官。
元 贡奎 望池州山 少年江上一官閒,老去重来似梦间。
元 柳贯 舟中睡起 一官朝右宁非客,十月漳滨幸未冰。  ——《骈字类编》
黄绶(黄綬)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