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哦诗舌本费浇灌,畏遭水厄徒拘拘。

王炎宋代〕《次韵韩毅伯谢人惠茶

一线金沙泉脉来,官焙初香春未雷。
云龙小饼到天上,露芽濯濯千岩隈。
缣缃空满石渠阁,鸿渐经成方有托。
唤作酪奴真薄夫,雪乳云腴何可无。
哦诗舌本费浇灌,畏遭水厄徒拘拘。
岂知佩印乘轩客,醉饱牺尊羊鼎侧。
要试江山第一泉,紫凤盘旋苍璧圆。
书生品味惟三九,性自嗜茶如嗜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舌本浇灌水厄拘拘

哦 ó/ò/é《國語辭典》

哦 [ é ]

  1. 吟唱、吟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对树二松,日哦其间。」宋·杨万里〈雨夜〉诗:「岁晚能无感,诗成只独哦。」

哦 [ ó ]

  1. 表惊悟或领会的语气。如:「哦!您就是孙先生。」、「哦!我明白了。」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舌本 shé běn
舌根;舌头。《晋书·殷仲堪传》:“每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宋 陆游 《贫甚卖常用酒杯作诗自戏》:“生时不肯浇舌本,死后空持酬坟土。”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端阳才过初尝新,酸涩犹教舌本缩。” 沈钧儒 《寥寥集·趺坐诗》:“泼案茶香翻舌本,绕檐嵐翠压眉端。”  ——《漢語大詞典》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1. 用钱财:花~。消~。
  2.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3. 需用的钱财:~用。学~。
  4. 姓。
浇灌(澆灌)jiāo guàn
灌溉,灌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二》:“但是,革命青年的血,却浇灌了革命文学的萌芽。”  ——《漢語大詞典》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遭 zāo《國語辭典》

遭 [ zāo ]

  1. 遇、逢。如:「遭殃」、「遭逢毒手」。《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张玄传》:「今日相遭,真解蒙矣!」
  2. 受。如:「惨遭淘汰」。唐·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1. 际遇。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2. 周围。元·沙正卿〈一枝花·荒陂寒雁鸣〉曲:「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3. 量词。计算事情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如:「头一遭」。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华膏隔仙罗,虚遶千万遭。」
水厄 shuǐ è
(1).溺死之灾。《北齐书·循吏传·房豹》:“ 绍宗 自云有水厄,遂於战舰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厌当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 全质 纔寐,即见戴圆笠紫衣人来拜谢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处,某则必至焉。’”《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水厄。”《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五日》:“闻旬日前……遭风覆舟。 补之 眷属俱救起, 瑞令 则一男两女并遭水厄矣。”
(2). 三国 魏 晋 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晋 司徒 王濛 好饮茶,人至輒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云:‘今日有水厄。’”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刘縞 ﹞专习茗饮, 彭城王 谓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 清 金农 《湘中杨隐士寄遗君山茶奉答》诗之三:“答他纱帽笼头坐,水厄虚名直浪传。”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拘拘 jū jū
(1).拘挛不伸貌。一说美好貌。《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成玄英 疏:“拘拘,挛缩不申之貌也。” 陆德明 释文:“拘拘, 郭 音驹, 司马 云‘体拘挛也’; 王 云‘不申也’。”《淮南子·精神训》:“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 高诱 注:“拘拘,好貌。” 清 史梦兰 《迭雅》卷六:“拘拘,美好也。”
(2).拘泥貌。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今子曰:‘我不能翦翦拘拘,以同世取荣。’吾岂教子为翦翦拘拘哉!”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今何如时,尚拘拘孑孑於资格之末!” 元 吴澄 《送人游武昌》诗:“丈夫落落志四海,俗士拘拘守一途。”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九章一:“且 迁 ( 司马迁 )之采用诸书,并不拘拘于采用原文。有古文不可通于今者,则改之。”
(3).自适貌。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孔雀生高山乔木之上,人探其雏育之,喜卧沙中,以沙自浴,拘拘自适。”
(4).跳动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把不定心中拘拘地跳,眼睁得七角八角,两箇将军近不得其脚。”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盼家门咫尺似天遥,好教我这会儿心焦,按不住小鹿儿拘拘地跳,端的是最难熬。”
勤劳貌。 唐 陆龟蒙 《祝牛宫辞》:“老农拘拘,度地不亩。东西几得,七举其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