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绳以汉家三尺律,鼠罪贯盈猫不职。

王炎宋代〕《犬捕鼠

黠鼠穴居工匿形,宵窃吾余频有声。
狸奴已老无足忌,对面侮人渠得志。
韩卢行载云来孙,平时御盗严司存。
小施逐兔腾山力,不露爪牙潜有获。
主人高枕终夜安,论功法吏能扫奸。
绳以汉家三尺律,鼠罪贯盈猫不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汉家三尺律贯盈不职

绳 ( 繩 ) shéng
绳 [ shéng ]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5. 姓。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汉家(漢家)hàn jiā
(1). 汉 室, 汉 朝。《史记·梁孝王世家》:“方今 汉 家法 周 , 周 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唐 吴筠 《赠将军》诗:“未会 汉 家青史上, 韩 彭 何处有功劳?” 宋 梅尧臣 《燕》诗:“轻如 汉 家后,斜避 楚 臺风。”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众中若认射鵰手, 汉 家谁是 李将军 ?”
(2).汉族。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皆 汉 家叛人所为枝叶之辞也。”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你是 汉 家子孙,能为同胞出力的地方,应当尽力地帮助。”  ——《漢語大詞典》
三尺律 sān chǐ lǜ
谓法律。《汉书·朱博传》:“如太守 汉 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夫三尺律,人主所与治天下也。”亦作“ 三尺令 ”。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嘉》诗:“手持三尺令,决遣如流泉。”参见“ 三尺 ”。  ——《漢語大詞典》
鼠 shǔ《國語辭典》

鼠 [ shǔ ]

  1. 哺乳类啮齿目鼠科动物的总称。体形小,脚短尾长,毛柔软、呈灰褐色,性怯懦,行动迅速,门齿发达,常穴居人家,繁殖力强,为传播鼠疫的媒介。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忧。参见「鼠思 」条。
罪 zuì《國語辭典》

罪 [ zuì ]

  1. 過失。如:「將功贖罪」、「戴罪立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伏首認罪」。《易經·解卦·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3. 苦痛、苦難。如:「活受罪」、「受不了這個罪!」
  4. 刑罰。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1. 歸咎、責備。如:「歸罪」、「怪罪」。《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孟子·滕文公下》:「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贯盈(貫盈)guàn yíng
谓罪恶满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 宋 尹洙 《皇雅·大卤》:“匪贷 晋 罪,俟厥贯盈。” 明 杨继盛 《请诛贼臣疏》:“且 嵩 之罪恶贯盈,神人共愤。”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 陈炯明 叛党祸国,纵兵殃民,罪恶贯盈,难稽显戮。”  ——《漢語大詞典》
猫 ( 貓 ) māo/máo《國語辭典》
  1. 「猫 」的异体字。
不职(不職)bù zhí
不称职。《汉书·贾谊传》:“﹝大臣﹞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臣少壮之时,尚虞不职,今齿髮已暮,理当乞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根本既摇,畿辅告警,斯时即治臣等以不职之罪,于国家前途从何补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