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倚门(倚門)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曾巩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漢語大詞典》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切 qiē/qiè《國語辭典》
切 [ qiè ]
动- 咬、咬紧。如:「咬牙切齿」。《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贴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实际」。《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 按脉。如:「望、闻、问、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密合。如:「贴切」、「亲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
- 急迫、急促。如:「返乡心切」、「杜鹃声切」。《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所有的。参见「[[一切]]」条。
- 一定、千万。如:「切记」。《老残游记·第一回》:「诸位切不可乱动。」
- 要点。《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古代拼音法。将两字拼读成一字的声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韵,合读为「ㄉㄨㄢ」。参见「[[反切]]」条。
切 [ qiē ]
动- 用刀把东西割断、分开成几部分。如:「切菜」、「切断」、「切割」、「切水果」。
- 向批发商批购货物。如:「切货」。
- 电讯传播中,截断目前通讯,将第三消息插入。如:「将镜头切进来。」
- 篮球赛中闪身进攻对方篮下。如:「空手切入」、「单刀切入」。
- 一种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动作,使之旋转。用于网球、乒乓球等。
- 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弧线相接于一点。如:「两圆相切」。
早晚 zǎo wǎn
(1).早晨和晚上。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 楚王 宫。” 郭知达 集注:“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也。”
(2).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
(3).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 小崔 ,凡是给 日本 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时时;天天。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寧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何日;几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儻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繫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何得;何曾。 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时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詔……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漢語大詞典》
(2).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
(3).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 小崔 ,凡是给 日本 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时时;天天。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寧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何日;几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儻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繫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何得;何曾。 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时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詔……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漢語大詞典》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 旧指田地税:田~。~税。
-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 古同“敷”,铺陈,分布。
刀头(刀頭)dāo tóu
(1).刀的尖端。亦指刀身。《宋书·胡藩传》:“以刀头穿岸,劣容脚指,於是径上,随之者稍多。” 唐 杜甫 《后出塞》诗:“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西游补》第七回:“你自家不敢出头,倒教三四寸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俺的宝刀头説与我,不要那些小廝们的血吃,要 章邯 血吃。”
(2).“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宋 范成大 《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留此为赠》诗:“一语相开仍自解,除书闻已趣刀头。”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準。”参见“ 大刀头 ”。 ——《漢語大詞典》
(2).“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宋 范成大 《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留此为赠》诗:“一语相开仍自解,除书闻已趣刀头。”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準。”参见“ 大刀头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